“杭州怎么可能是美食荒漠?东面有海,西面有山,北面是平原,南面是大江,杭州的美味是波澜起伏、峰回路转!”
听闻这番话,是在如院,开在植物园里的餐厅,草木环绕,绿意葱茏,心无旁骛,专注做杭帮菜。
似乎每一道菜式都经深思熟虑、精雕细琢,寻得到古籍的记载,追得到本地的情怀,将笼统的杭州美食梳理成精美诗篇。
开场石笋干,据说是主厨在临安清凉峰包了一个山头种的,手撕出来特别细嫩。
酱卤两头鲍,看起来是大连鲜鲍,吃起来尽是酱鸭卤鸭,杭州老底子的味道。
舟山海哲夹心萧山芥菜,前者莹白厚脆,一斤只取二两,后者金黄爽脆,自家日晒腌渍,我好奇芥菜一般是暗绿色,为什么这里鲜亮?答:用菜籽油高温定型。
连臭豆腐都是自己做的,质地软融似芝士,中间夹溏心皮蛋,寻常拿来蘸的酱化身为点缀的辣酱鱼子酱。
杭州鱼圆,我之前吃到都是鱼茸做的,滑溜溜带空气感,好像乒乓球,这儿则是斩鱼腩肉,特别借古法在猪皮上斩,软嫩颗粒中融入了肉脂感,更像狮子头,蒸的时候覆一片白菜叶,表面就不干,配上手剥蜜豆如翡翠,粒粒青嫩。
龙井虾仁也有革新,传统是滑油,这里换生炒,色拉油仅用来滑锅,倒净还要擦干,不影响虾的味道,炒虾仁用主厨自己熬的虾油和茶汁,纯然虾鲜茶香。
第一次吃到这么清爽的龙井虾仁!没有浑浊的油水和拖沓的裹浆,虾肉鲜嫩,如玉如珠,再仔细推敲,河虾过冰,肉质更弹,春茶选群体种,茶味更浓。
西湖醋鱼,之前曾用笋壳鱼,绕开鱼腥,如今不走捷径,在原版草鱼上下功夫,选开化清水激流中饲养的鱼,肉活而无土腥,又费心剔除鱼骨,整片鱼脯的呈现更接近西餐理念。
湖羊酱油、双鱼米醋、糖和小黄姜是杭州人烹西湖醋鱼的原教旨主义,说起来讲究个“食鱼寻蟹”,我倒不追求那虚幻的蟹味,更欣赏本真酸甜滋味。
金牌扣肉是主厨的金字招牌,犹记得多年前在湖滨28吃笋干版宝塔,眼下宝塔更小巧玲珑,中间塞兰州百合,酥软解腻,听说这塔心四季不同,春天有春笋,秋天上板栗,冬季是银杏,想来皆是美。
如果说以上菜式是杭帮菜应有之义,那么接下来几道则是意外之喜。
古代食谱中的“糟蛋”在今日得以升华,选舟山海鸭蛋在糟卤中腌渍五十天,蛋味足、油份强、糟味香,拿来蒸松叶蟹,蛋液特意调成流质而不凝固,浓醇又水润,比芙蓉蒸蟹的意境更妙。
竟然还自制鳓鱼酱,跟酒酿、小米辣发酵一个月左右,开罐是又臭又香,蒸米鱼时添上一勺,鲜上加鲜还敢于咸,我们只得一边掩鼻一边赞叹。
东海开渔捕来梭子蟹,做了个独特的醋椒口味,米醋要分三次放,锅底醋去腥、锅中醋增味、锅边醋添香,再撒胡椒微辛,蟹膏融在汁儿里,吃完了蟹肉我拿诸暨年糕来刮。
这般酸辣菜肴其实是“南料北烹”,发端于北宋南迁带来的中原风味,更经典一道宋嫂鱼羹,口味源于河南胡辣汤,又加入仙子鱼和当季丝瓜,直把杭州作汴州。
吃多了店里的汤菜,有心试试炒功,加点一盘臭豆腐炒腰花,腰花开细刀犹嫩,臭豆腐来自富阳,当地水好,豆制品自然好,配两粒毛豆子,我吃光一碗饭,恨不得再来碗片儿川。
大肠海山骨更多江湖气,大肠并非横截而是直切,顺走了油更干净,卤入味再油淋,外脆里糯,额外带一抹烟熏味,莫名有几分高级感。
到点心,汤包牢牢兜住一包丝瓜汤,提起来怎么晃都不破,放在盘边咬开一个小口嗦,纯纯的丝瓜味道,胶质感恍如猪肉冻?但特意问了是全素,达成这凝浓质地,主厨自有妙方。
惟妙惟肖的杨梅冰霜清口,收尾一道冬瓜雪燕酥饼,撒密密的虾籽,甜蜜中蕴含海味,这神奇的组合我是第一次见,不知又是杭州哪里的吃食谁人的回忆?
回望如院闪闪发光的米其林二星,忽然觉得,这不仅是一家餐厅的成就,更是整个杭帮菜的佳音……菜系因人而复兴,星光又令人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