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唠唠我婆婆,真的,她有个特让我 “不懂” 的事儿,可每次想起来,心里又暖烘烘的。就说我每次去婆婆家,她老人家准提前蒸好一大盘南瓜,那南瓜黄澄澄的,看着就喜人。可你们知道吗?我之前跟婆婆唠嗑的时候,她明明提过自己不太爱吃南瓜,嫌它没啥味道,可每次我去,南瓜却雷打不动地摆在桌上。
我头一回瞧见这情况,心里就犯嘀咕,“婆婆不爱吃,咋还老蒸南瓜呢?” 后来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她,婆婆就笑,脸上的褶子都透着股亲切劲儿,说:“我知道你爱吃呀,每次你来,家里有你爱吃的东西,我这心里才踏实。” 就这么一句话,当时就把我给说愣了,也说感动了。你说,这是不是咱平时总忽略的那种,两代人之间特质朴的在意?
我这人吧,有时候就爱瞎琢磨,琢磨着这南瓜背后,可不就是婆婆对我的一片心嘛。她不太懂我为啥对南瓜情有独钟,就像我也不太懂她为啥总爱把旧衣服缝缝补补,舍不得扔一样。可这 “不懂”,一点没耽误我们互相惦记着。就像我老公常说的,他们老一辈人,过惯了苦日子,啥东西都觉得扔了可惜,在我们年轻人眼里,可能就觉得没必要,可这就是他们表达珍惜的方式啊。
咱再说说这南瓜,我爱吃南瓜,是因为小时候外婆总给我做南瓜饼吃。那时候家里条件没现在好,南瓜饼就是我心里的 “人间美味”。每次外婆把那金黄的南瓜揉进面里,炸出香喷喷的南瓜饼,我都能一口气吃好几个。现在想起来,那味道不光在嘴里,更在心里扎了根。婆婆呢,她可能不懂这南瓜对我有着这么深的童年回忆,她只知道我爱吃,就想尽办法给我做。
你们说,这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两代人,生活经历不一样,喜好也不一样,可就因为这份在意,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靠近对方。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我没多问那一句,是不是就一直 “不懂” 婆婆的这份心意了?生活里,像这样的事儿肯定不少,咱总觉得长辈们的一些做法跟不上时代,长辈们也纳闷我们为啥总爱折腾些他们瞧不明白的事儿。但其实,这背后都是满满的爱啊。
就拿我邻居家来说,大爷大妈总爱囤菜,家里冰箱塞得满满当当,有时候菜都放坏了还舍不得扔。他们孩子就不理解,觉得现在啥时候买不到菜啊,何必这样。可大爷大妈呢,是从物资匮乏的年代过来的,在他们心里,囤点菜就像有了 “安全感”。孩子们不懂这份经历带来的执念,大爷大妈也不懂孩子们为啥觉得这是 “麻烦事”。但每次吃饭,大爷大妈还是会把新鲜菜留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在过节时给老人买各种好吃的。你看,就算互相 “不懂”,爱也没落下。
咱再回到我婆婆这儿,她蒸的南瓜,每次我都吃得干干净净,不光是为了那口熟悉的味道,更是不想辜负婆婆的心意。我也会跟婆婆分享我买的一些新玩意儿,像智能音箱啥的,婆婆一开始也不太会用,总嘟囔着 “这东西咋这么复杂”,可她还是会认真听我讲,努力去学。我知道,她是想更懂我一点,就像我努力去理解她对旧物的那份执着一样。
所以啊,家人们,生活里那些我们暂时 “不懂” 的事儿,别着急否定,说不定背后就是长辈们深沉的爱,是两代人努力靠近对方的证明。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快在评论区跟我唠唠,咱一起感受感受这平凡日子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