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偶尔不想开火做饭,只想随便买点填饱肚子,却在结账时发现,曾经“平价亲民”的食物,如今已经高攀不起了。
最近,新西兰记者实地探访,两家Subway门店的鸡肉辣香肠三明治footlong价格都逼近20纽币。
01
9成新西兰人“难以接受”
记者在北岛Hastings的Russell St Subway点了一份footlong三明治,单点、没有加任何额外配料,结账时付了20.20纽币。
在奥克兰市中心Victoria St West的分店,同样一份三明治,标价也要19.90纽币。
接近20纽币的价格,让不少人觉得难以接受。
街头采访中,一位午休出来买午餐的上班族直言:“这真的太贵了,我还以为是16纽币。”
她说自己刚刚买了寿司加一罐可乐,总共才12纽币。
“不过买之前也知道价钱,而且这是在奥克兰市中心,只能接受。”
有人完全不敢相信单点一个三明治就要20纽币。
“这肯定不是今日特价吧?至少该加点牛油果,送几块曲奇?”
另一位顾客却不觉得惊讶:“20纽币能吃很饱,算是值了。”
NZ Herald发起一项投票:“你是否愿意花20纽币买一个Subway footlong三明治”,5000多人的投票中,有89%的人选择了不愿意。
记者还发现,同样一家店,如果选择线上下单再到店自取,价格只要16.30纽币,比直接走到柜台点餐便宜不少。
这种线下和线上的差价,更让人觉得定价有点耐人寻味。
面对媒体的询问,Subway新西兰方面并没有回应。
但关于价格的争论,其实早已不是第一次。
在2010年,新西兰Subway同款鸡肉辣香肠三明治普遍只要7到8纽币。
去年,有人在Reddit上感叹:自己上大学时一份三明治只要5纽币,如今半尺都要11纽币起。
8个月前,还有网友因为花了17纽币买这款三明治大发雷霆:“离谱,骗局,不会再去了。”
02
曾经的“廉价”食物吃不起了
除了Subway的三明治,还有一种食物,让新西兰人掏钱时更加心痛,就是全民美食肉派。
派的价格贴近普通人生活,直观反映物价压力,是新西兰经济晴雨表。
在Hastings,一家经营了34年的John’s Bakery & Cafe,一块普通肉馅派卖到7.30纽币。
即便如此,店主坦言,很多成本还是自己承担,甚至不得不动用KiwiSaver来支撑生意。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今年的肉馅价格上涨。
过去一年,从批发到零售,各类肉价都在上涨,肉馅通胀甚至达到30%-40%,直接影响了肉派这种本该廉价的食物。
其他主食如奶酪、黄油、牛奶也涨价,500克包装黄油年涨幅达42.2%。
03
“以前吃不起蔬菜,现在肉也吃不起”
如果你想要省钱,在家里做饭,会发现成本也不低。
以前,新西兰的华人们总是自嘲,在新西兰吃不起蔬菜,只能吃肉。
现在,大家突然发现,连肉也吃不起了。
一个华人发帖吐槽:“以前的冬天吃得起肉吃不起菜,今年的冬天全都吃不起。”
他列出现在超市的价格,白菜5刀一个,番茄13刀一公斤,3刀一个小小的西兰花。曾经廉价的土豆胡萝卜洋葱,每公斤来到了3刀的门槛。
他说,曾经新西兰冬天肉便宜,吃不起菜的还能选择吃肉。
但今年的冬天,普通牛肉来到了30刀每公斤,牛肉馅也要20刀起。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感受,很多人都体会到了。
“羊腿都18一公斤了!两年前我在Albany黄超还买的7.99虽然是特价,但正常价也就是10.99-12.99之间。”
还有人说,想做点蔬菜吃,看了一下价格,感觉已经饱了。
Stuff一个网络调查,“因为价格,你主动削减了哪个食物的消费?”
结果,黄油和肉类高居“减少消费”的第一和第二类。
04
生活成本全面上涨
根据Stats NZ的数据,2025年7月,新西兰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5.0%,创下自2023年11月以来的最高增幅。
同时,Stats NZ还指出,家庭生活成本在2024年12月同比上涨了3.0%,这意味着普通家庭的支出压力持续加大。
然而,工资的增长并未能有效跟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
而正如发帖的华人所说,物价爆表的同时,邮箱中各种邮件,包括地税涨价、宽带涨价、保险涨价、医疗保险涨价、电费涨价、水费涨价、学费涨价、公交涨价、路上看到的汽油也在涨价。
他发出一声叹息,“这个冬天,谁说不太冷?”
https://www.nzherald.co.nz/hawkes-bay-today/news/mince-prices-up-as-much-as-40-on-previous-year-cost-of-making-humble-kiwi-pie-soaring/OLNIIELBRFCWJOI6SIXFFWPD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