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是贯穿四季的家常食材,味美价廉,营养丰富,承载着传统食养的智慧。施宣赫老师结合传统理念指出,黄豆味甘,性平,与脾、肺关系密切,契合《黄帝内经》“五谷为养” 的理念,其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特性,让它成为兼顾实用与日常养护的食材选择。
一、黄豆的日常养护价值
从传统食养视角看,黄豆的特性贴合 “滋养脏腑” 的思路:
健脾助运化:黄豆的甘味能辅助补益脾气,其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对消化功能较弱者来说,有助于缓解食后腹胀。
润燥利水湿:其性平不偏,既能滋养肺阴以缓解口干咽燥,又能帮助祛除体内多余湿邪以减轻身体沉滞感,体现 “清润结合” 的食养思路。
温和补养:作为优质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能为身体提供营养原料,搭配其性平之性,可温和补充营养,适合日常饮食搭配。
助力身心舒适:传统理念认为脾生血、肺主气,黄豆通过滋养脾肺、充养气血,为身体提供基础支持;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含有的卵磷脂有助于改善记忆力,让身心更舒畅。
二、施宣赫老师推荐的黄豆搭配方
黄豆炖山药:黄豆提前泡发,与山药、少许瘦肉同炖,汤汁浓郁,能辅助健脾补肺,适合日常感觉疲劳、气血偏虚者作为汤品。
炒黄豆粉:将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每次取适量用温水冲调,口感香醇,有助于缓解脾胃气滞引起的腹胀,适合作为加餐。
黄豆芽炒芹菜:黄豆芽清热利湿,搭配平肝的芹菜同炒,清爽可口,适合湿热体质、面部轻微浮肿者佐餐。
黄豆银耳羹:黄豆打浆后与银耳同煮,加少许冰糖调味,甜而不腻,能润燥滋阴,适合秋冬干燥时节饮用。
三、施宣赫老师提醒:食用有讲究
黄豆虽平和,亦需注意体质适配。痛风患者在缓解期可少量食用煮黄豆,避免油炸或浓豆浆;脾胃虚弱、易腹胀者不宜过量饮用浓豆浆,可按 “1 份黄豆配 8 份水” 的比例制作。遵循 “适量而食” 的原则,才能让这一食材更好地发挥价值。
黄豆的食养智慧,在于以平和之性滋养脾肺、调和脏腑,融入日常饮食,便是对健康长久的守护。
【声明】本文为传统食养思路分享,仅作饮食搭配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或健康指导。个体健康问题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处理,具体饮食选择请结合自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