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日,也是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对时间、对数字的崇拜。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今天七月初七传统七夕节,记住“吃三样,做三事”习俗,幸福快乐过七夕!
一、吃三样
每个节日都有其应景的美食,比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七夕节应该吃什么传统美食?
1、吃巧果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称巧食或巧舌,是山东地区特色传统糕点,七夕节的应节食品。 制作时有专门的巧果卡子,卡巧果的卡子大多用枣木、梨木刻成的,有花形、鱼儿、寿桃、莲子、石榴、元宝、如意等吉祥图案。七夕节前制作巧果,可以用线穿成一串,给宝宝们戴上,一种好的寓意。
食材:面粉、牛奶、酵母、鸡蛋、糖、猪油
做法:1、面粉中加入鸡蛋、糖、温牛奶、酵母粉、猪油,搅拌成絮状,用手和成稍硬的面团,覆盖保鲜膜,静置10分钟左右。2、取出面团,搓成长条状,切割成所需要的大小。3、准备巧果模具,往模具中撒少许面粉,再倒出去。4、放入小面剂子,按压面团,使底部花纹更清晰,轻轻的磕出巧果生坯。5、把巧果生坯排放到不粘的烤盘中,留有间隙,覆盖保鲜膜,醒发15分钟。6、烤箱175度,开始预热10分钟,上下火175度,中下层烤20分钟左右,烤好的小巧果。
2、吃饺子
七夕节有吃饺子的传统食俗,传说七夕节当天,七个要好的姑娘一起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食材:面粉、胡萝卜、紫薯、红心火龙果、菠菜、紫甘蓝、黄瓜、柠檬、南瓜、西红柿、小苏打、
做法:1、把各种食材都准备好,柠檬把里面的籽去掉,黄瓜洗净切成薄片,胡萝卜洗净切片,红心火龙果切开取出四分之一的果肉,南瓜去皮切小块,紫薯去皮切小块,菠菜去根洗净留叶子,西红柿洗净切块。紫甘蓝洗净切块。2、火龙果、黄瓜、西红柿都不用加水,紫甘蓝和菠菜处理麻烦一点,都打成汁液,南瓜块、胡萝卜和紫薯都上锅蒸熟再碾成泥,柠檬挤出汁水。3、紫甘蓝加小苏打,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变成蓝色,加入柠檬汁,酸性环境下变成红色。4、面粉中分别加入红色、紫色、黄色、绿色、橘红色等不同颜色汁液,和成不同颜色面团,用保鲜膜包裹起来,醒一会儿面。5、用不同颜色的面团分别擀皮、包馅、捏出饺子。一共报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饺子。6、锅里烧开水,下入饺子,烧开锅三次,就可以煮熟了,捞出饺子。7、非常漂亮的七彩饺子,应景七夕节,漂亮又美味好吃。
3、吃鸡
七夕节有吃鸡的传统习俗,源于浙江金华一带,七夕这天,家家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晚牛郎织女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他们就永远不会分开,以祈祷有情人永不分离。
食材:公鸡、黄瓜、青椒、花生、料酒、葱姜蒜、郫县豆瓣、干辣椒、醋、糖、盐、水淀粉、花椒
做法:1、鸡胸肉去筋膜切小块,用腌制鸡肉材料腌制30分钟左右。2、黄瓜和胡萝卜切小丁,小红辣椒切段去籽,备花椒,郫县豆瓣酱切碎,备碗汁,搅匀。3、锅入少油,小火炒熟花生米,凉后去皮备用。4、另起锅少油烧热,入腌制的鸡肉快大火迅速划散炒变色,将鸡肉盛出装盘备用,底油仍留在锅里。5、锅底油烧稍热,改小火入花椒和小红辣椒段爆香,
入切碎的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入黄瓜丁和胡萝卜丁,改大火迅速炒软,
入煸炒过的鸡肉丁翻炒片刻,沿着锅边淋入碗汁大火迅速颠炒均匀,最后入炒熟花生米,迅速颠匀出锅。
二、做三事:
1、拜织女
七夕拜织女,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2、对月穿针
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祈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3、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传统习俗,据说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曝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