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现身,舍得红火,这是舍得的铁律。
自2023年白酒进入深度调整,舍得从天堂跌到地狱后,郭广昌已经沉默很久了。
郭广昌
这次,因舍得发布首款低酒度畅饮型老酒—舍得自在,郭广昌又以线上视频的形式现身了。可见这款酒在舍得心中的地位。
而前一天的8月29日,五粮液也发布了29度新品“一见倾心”,并力邀偶像派实力歌手邓紫棋全球代言。要知道,请明星代言,五粮液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同样可见五粮液对低度酒“赛道”的倚重。
除了五粮液、舍得,古井贡、泸州老窖、洋河、水井坊、酒鬼酒等名酒,也在近期密集布局低度酒产品。
2025年以来,白酒库存积压严重,酒企动销困难,导致绝大部分企业都陷入了“负增长”的窘境中,但白酒“突围”,真的只能依靠低度,或者低价吗?
三次低度化运动,皆不为年轻人
“低度”两字很火,但在白酒历史上,并非是新鲜词,而是有三次低度化运动。
1970年,正是粮食短缺的时机,国家为了节约粮食,开始鼓励酒厂去探索发展低度化白酒。因为那时白酒,普遍都在60度左右,相对比较耗粮。当时,各酒企分别推出了38度、39度、42度等低度白酒,其中,张弓酒是第一个研制出低度酒企业,它因此被誉为低度白酒的“鼻祖”。而这正是白酒历史上的第一次低度化运动。
1988年,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国家开放了名酒定价权,白酒价格开始大幅上涨,严重脱离了当时老百姓的消费力,酒厂销售并不理想。为促进销售,同时又不影响品牌形象,1989年,以古井贡酒为代表的名酒企业,采取降度降价的策略,并做出了38度和39度的产品。这种通过低度化名义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变相降价的方式,让白酒价格更加亲民,促进了白酒的普及和发展。这就是白酒历史上的第二次低度化运动。
2013年,是“禁酒令”后白酒调整的元年,这一年,各大酒企销售压力骤增。为走出困境,打开华东、华北等传统的低度酒畅销市场,以高度酒为主的川酒名酒企业,开始主动降度。其中,最典型的是五粮液、泸州老窖,它们采用高端品牌低度低价的竞争策略,以降维打击的方式突袭区域低度名酒市场。如,五粮液推出的39度五粮液,进攻华东市场,国窖1573推出的38度国窖1573,则进攻华北市场。目前,38度国窖1573已成为了百亿大单品,在河北、天津一带,是绝对的“龙头”哥,而39度五粮液也战绩不俗,也已达到了50亿的体量,在浙江沿海一带销售所向无敌。这是白酒历史上的第三次低度化运动。
不难看出,这三次低度化运动,每次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且每次都基本上达到了既定的目的。可以说每次都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与这次将主要方向盯准年轻人不同,上述三次的低度化运动,都将主要方向盯向了30岁以上的白酒主力消费群体。
讨好年轻人,江小白都失败了
成也讨好年轻人,败也讨好年轻人。
这是对7年时间,从5000万做到30亿的“网红名酒”江小白的生动注解。
2012年,白酒遭遇“塑化剂”事件,各名酒的声誉遭受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这却为江小白的红火,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而那一年随后的“八项规定”限制“三公消费”禁令,则为江小白的一飞冲天打开了“魔盒”。
实际上,江小白诞生的时机,与现在非常像:政务消费场景的突然中断,白酒调整愈演愈烈,年轻人市场,被提到一个空前重要的高度。
而江小白的营销方式,其实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将白酒度数降低,降低,再降低,再与传统白酒一刀两断,做出一款是酒,又像是饮料的玩品,并配以年轻人喜欢的扎心文案,拉满饮用者的情绪价值。
那时的江小白,为了体现自己的独一无二,让年轻人不是为喝酒而喝酒,甚至喊出“中国白酒有两种,一种是江小白,另一种是中国传统白酒”。
但是,年轻人的“爱”,是来得也快,去得也快。
2019年,江小白到达30亿销量,小酒市场抢下20%的市场份额的“巅峰”后,开始迅速滑落。2020年,江小白没再对外公布销售数据。但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江小白在小酒市场的份额已暴跌至0.5%。
应该说,2020年之后的江小白发展得如何,已无法从数据上来窥测,但从曾经满大街的江小白广告,到如今已难觅其踪影来看,至少不能说江小白还风光无限。
实际上,江小白最大的“痛”,应该是培养了一批年轻人爱上白酒,但这帮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又转投到名酒的门下,然后大骂江小白品质低劣,靠营销上位。
这相当于,江小白“白努力”了一辈子,而营销和广告费一除去,江小白却什么都没赚到。
所以,当江小白耗尽最后一点心血和尊严后,还显体面地主动宣布失败,也不徨是一场“人间清醒”。
因为要从消费力有限的年轻人身上,去赚点钱、挖点肉下来,真的太难了。不赔本,已算是天大的喜事了。
低度,还是低价,病急乱投医?
三次低度化运动都没有去讨好年轻人,且都取得了成功。
这是否说明缺钱的年轻人,根本不值得去“花血本”讨好呢?
最会讨好年轻人的江小白,也栽倒在了年轻人身上。
这是否说明“年轻人不是靠讨好,而是靠吸引”的道理,才是正确的呢?
年轻人对白酒最大的问题,永远都是价格,而不是度数。
这一点,无论是定价399元的五粮液一见倾心,还是定价329元的舍得自在,都受到年轻网友的吐槽:这价格,让年轻人不配拥有,便可见一斑。
因此,降度固然是让年轻人更快地爱上白酒的好途径,毕竟这充满爹味、刺鼻辣喉的高度白酒,要让年轻人爱上,确实很难。而低度,则把“悦己”的调性拉到了最高。
但如何在低度与低价上,做一个相互平衡的取舍,才是白酒与年轻人最友善的共振,也是白酒突围的另一条优秀途径。
上一篇:黄酒“啤”化,边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