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社区街角的糖水铺、单元楼下的手工烘焙店、楼栋群里的咖啡屋……这些散布在居民身边的“微业态”,构成了社区微商圈的鲜活样本。它们以熟人社会为土壤,以“步行可达” 为半径,在满足日常所需的同时,生长为社区活力的 “毛细血管”。
在贵阳阿云朵仓,有这样一家独特的咖啡店——自野咖啡,它像一颗从山野间萌发的种子,带着自由生长的气息,在咖啡香里讲述着关于热爱、理想与现实融合的故事。
自野咖啡在阿云朵仓扎根3年。2022年入驻时,这里还处于建设更新阶段,前一年半被调侃为“工地咖啡馆”,周围花园、房屋施工不断,客源受到影响。但老板老管和合伙人并没有被困境击退。
在阿云朵仓的自野咖啡馆。
老管并非咖啡“科班出身”,是因为有着对咖啡纯粹的热爱,自学的咖啡手艺。“我以前经营日料店,那些店都退了,现在是一门心思做咖啡。”如今老管专注于咖啡调制,年底计划再开一家同类型店铺。选择阿云朵仓的自野咖啡,名字藏着温情与理想,最初寓意是老管对女儿的期许,愿她在山野间自由生长。老管把这种理念渗透到经营里,店里的设计和取材追求粗犷野趣,产品素材强调原生态与在地性。
老管在冲泡咖啡。
在咖啡选品与特调上,老管说:“我们用贵州刺梨做特调,刺梨汁和咖啡结合,再加点苹果汁中和酸涩,能凸显咖啡豆的果味,让酸感更柔和。”老管还尝试过用抹茶和刺梨搭配,又打算用麻江蓝莓这些本地食材,让咖啡自然融入贵州特色。自野咖啡凭老管多年咖啡品鉴经验选好豆,让客人味蕾记住这份不同。
经营中,自野咖啡前几年基本靠老顾客撑着,“他们充会员、持续消费,‘养’着店里日常运营。这两年贵州旅游火起来,游客一多,我们的销售额直接翻倍,差不多一半客人都是游客。”老管口中的自野,早已从服务周边住宅居民、上班族的社区店,借着阿云朵仓蜕变成为游客的必喝店。
自野咖啡馆的特调。
老管看见了地方消费的趋势,进行经营调整,让自野成为“商场社区店”,在商圈外围经营,营造出“商场里的小社区”氛围,契合阿云朵仓的整体氛围。
在贵阳咖啡竞争赛道里,自野咖啡像山野里的独特植株,慢慢熬煮属于自己的咖啡理想,也给这座城市的咖啡版图,添上一抹带着野趣与温度的色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周梓颜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李劼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