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广东菜的10个冷知识,如广东人每年吃掉约50万吨的烧腊,包括叉烧、烧鹅和烧鸭
创始人
2025-09-07 14:04:23
0

《岭南食谭》

檐角滴落的晨露尚未干透,茶楼蒸笼的白雾已漫过骑楼老街。广东人的一日,往往始于这般烟火氤氲的光景。此地饕客之众,庖厨之精,怕是连《随园食单》也要自叹弗如。今且道些饮食掌故,权作茶余谈资。

其一,茶楼之盛,竟有二万余家。每日寅卯之交,万千食客便如过江之鲫,挤在八仙桌旁\"叹早茶\"。虾饺澄皮透如绡纱,叉烧包裂口含笑,此般景致,倒比那西洋油画更见生气。

其二,烧腊铺子悬着的油光,能照见人影。五十万吨的叉烧烧鸭,在铁钩上晃晃悠悠,将岭南人的脾胃都镀成了蜜色。有老饕言道,看一家茶市高低,先瞧他烧鹅颈项的弧度。

其三,蛇羹铺的铜锅终年冒着白气。百来家专营食肆,将冷血动物烹得比活物还鲜。外乡人见了鳞片便腿软,老广却道\"秋风起,三蛇肥\"。

其四,鱼翅汤的排场,向来是宴席上的压轴戏。十吨金钩银翅沉在青花瓷盅里,倒映着主客的眉眼。只是近年海禁森严,这碗富贵汤渐成了稀罕物。

其五,二百样点心在蒸笼里争奇斗艳。虾饺顶着三褶冠冕,马蹄糕颤若凝脂,连最寻常的肠粉,也要裹着晨光才算合格。点心师傅的巧手,能把四季都包进面皮。

其六,百万海鲜在珠江口吞吐。凌晨三点的黄沙码头,鱼虾的腥气与讨价还价的乡音搅作一团。疍家女的胶靴踏过积水,溅起的水花都是咸的。

其七,五千家煲仔饭铺守着黄昏。腊味油渗进锅巴的脆响,是打工仔最受用的安魂曲。老板掀盖时那\"啫啫\"声,比闹钟更懂饥肠。

其八,两亿瓶凉茶浇不灭岭南的火气。

廿四味苦得皱眉,却让熬夜的喉咙得了救赎。药铺伙计抓一把夏枯草,竟比大夫更知民间热毒。

其九,潮汕师傅捶打牛肉的声响,已传遍五洲。五万吨肉丸在砧板上跳舞,弹牙的劲道里,是客家人迁徙的筋骨。

其十,乳鸽振翅难飞。亿万羽生灵化作琥珀色的脆皮,连骨头都透着卤香。有食客笑言:广州塔的灯光,怕是用鸽油点的。

庖厨之道,最见一方水土性情。广东人吃得精细,活得也通透。愿诸君饮啖之余,莫忘盘中皆有乾坤。生活百味,终要像老火汤般,熬出本真滋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火爆的珍酒大珍品质真有宣传的那... 珍酒大珍是珍酒厂2025年7月正式上市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定位次高端,价格对标青花郎,宣传真年份。渠...
各粮食主产区加强田管 力保秋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各主产区因地制宜加强田管,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泡牛膝酒:泡酒选什么白酒最好?... 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自制药酒。而牛膝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因其独特的保健...
原创 关... 赣味杂记 世人皆知\"食在广东\",殊不知赣地风味,亦有独到之处。江西老表之嗜辣,可谓\"辣\"名远...
古法传承·软糯香甜的红枣糯米糕... 红枣糯米糕是一道经典的中式传统糕点,以糯米的软糯和红枣的香甜完美融合,口感细腻,风味浓郁,不仅是日常...
牛肉拉面制作师:传承技艺,铺就... 新华社兰州9月6日电(记者梁军、多蕾、任延昕)在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家牛肉面培训学校里,不时传来学员在案...
原创 田... 最近田曦薇的一组\"猫系甜妹\"造型照片在各大平台疯狂刷屏,这位新生代小花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甜而...
平价雪糕强势回归!一元雪糕重登...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卜岚 通讯员 罗炜婷 姚籽怡 小布丁、绿舌头、老冰棍…...
啤酒里泡菌子、加酸嘢?这届精酿... 曾经,贴着“小众”“手工酿造”标签的精酿啤酒,还只是少数啤酒爱好者的专属。而如今,从商超货架到夜市大...
汪孟恭私房菜:鲜嫩入味芹菜炒海... 芹菜炒海参 一、食材用料(2-3 人份) 海参(泡发):2-5 只,建议挑选个头均匀、肉质厚实有...
轮螺伞盖 花罐鱼长 2025年9月2日 京郊的大觉寺年年来.年年都有不同的收获,这一次,我们在古树下熟知了吉祥八宝. ...
原创 家... 冰箱里有搁了三天的干香菇,阳台上还剩两根没人吃的胡萝卜,这两样平时谁也不待见的食材,合在一块就能变戏...
对于广西人而言,水果不只是经济... 在广西,水果早已超越了田间经济作物的范畴,它渗透进日常生活的肌理,成为饮食文化中跃动的灵魂。这里的人...
8年5000店!人均5元的中式... 中式炸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爆发。近日,新锐品牌临榆炸鸡腿宣布全国门店突破5000家,成为该细分赛道首个...
原创 9... 立秋后,虽然暑气未全消,但早晚的风已经带上了一丝凉意,空气也渐渐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我们的饮食也要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