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上新菜,是餐饮人之间永不过时的话题。觉得顾客吃厌了、吃腻了,餐厅就会研发一些更有新鲜感的菜品来吸引顾客。不过,就这些年来看,那些能够在市场大火过一阵后、并且能被保留在菜单中的新菜,数量并不算多。
而更多新菜在流行了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过时款”。曾经红极一时的桑拿腰花、桑拿虾、火焰醉鹅等等,如今在餐厅都已不常见,若是你向人讨教做法,人家还要念叨几句“这都过时的东西了,你学了难道还能有什么用?”
湘菜的“过时款”,
成了小吃热门
或者,你对前几年湘菜馆里筒子骨菜品的流行还有印象。它在餐厅拥有着不同的名字,例如“霸王筒子骨”“芙蓉豚骨”“擂辣椒筒子骨”,但做法却类似:将提前预处理好的筒子骨与青椒、红椒、大蒜籽、葱、姜等等食材一起爆炒,就是餐厅里的人气担当。
要知道,当年在新芙蓉餐厅,仅仅就是这样一道菜,相传能够卖出500斤。
部分走出湖南发展的湘菜品牌,当年也带着这道菜“走南闯北”。深圳湘域迎君曾经有香辣可口的霸王筒子骨,在上海满湘汇也曾经有椒香入味的擂辣椒猪颈骨……
而如今再提起这道菜,你会发现,当年访老师傅、购买菜谱只为学会做这道菜的热情不同,现在的厨师们对这道“过时款”并无多大学习兴趣;甚至,它已经从很多餐厅的菜单中退出。
但神奇的是,偏偏有人把筒子骨玩出了新花样。让原本作为餐桌大菜的筒子骨,摇身一变成了符合当代消费群体美食社交需求的“利器”。
这个年轻的品牌,
到底凭什么?
当同行还在纠结如何用摆盘的精致度赋予菜品更多价值感时,曹大喜不仅用一道简单的油炸筒子骨和“徒手啃骨”的豪爽,杀入小吃赛道;在今年举行的“2024长沙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授牌暨2025美食消费季启动仪式”中,与臭豆腐、葱油粑粑、春卷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小吃一起,被授予“2024长沙名小吃”。
作为孕育了像文和友、茶颜悦色、蛙来哒等诸多餐饮品牌的城市,长沙从来不缺美食,更不缺小吃;这样一直被视为网红餐饮的盛产地,也一直被湖南餐饮人公认为餐饮竞争最强烈的地区。
那么曹大喜究竟是如何站稳脚跟的?
曹大喜品牌创立的时间并不长,2023年落地之初,主打的是“炸串炒饭公司”,主要的就是炒饭和炸串,凭借吸引眼球的场景设计在当时小有人气;后来改为更加聚焦的“油炸筒子骨”,主打的是长沙本土特色的炸串小吃。
看起来与诸多新诞生的网红品牌走的是类似的路子,但曹大喜的关键在于,差异化和创新力。
一是将在多数人的认知里,这种湖南本土的小吃店除了少数几个品牌之外,大多数仍然为小、散、乱的街边店。而在炸串类产品上,连锁化运营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名声大如文和友,也更多聚焦大香肠、臭豆腐等经典单品,不足以体现品类特色;早些年还有些水花的长沙油炸社,如今也基本淡出视野。
这对于曹大喜这样一个品牌来说,就是机会。他的用现代餐饮的连锁化运营方式,来做出传统特色餐饮,一改街边小吃简陋的就餐方式,而是通过场景打造来提升消费体验,与当下大多数小吃形式有着明显差异。当然,这不仅是敏锐的商业嗅觉,也是创始人深厚的家乡情怀。
当然,仅仅凭借提升环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若你稍作留意会发现,不同的油炸小吃店从食材到口味都大同小异,多年并未改变。而曹大喜的油炸筒子骨,算是一道略显“另类”的创新。
它既像是那道曾经在餐厅风靡的菜品延伸,却又摆脱了作为正经菜品烹饪的“严肃感”,先卤后炸的处理方式,让它足够入味,没有复杂点缀的简单呈现,让它看起来很“接地气”。
“爆品”战略,能走多久?
其实不仅是曹大喜,如今餐饮行业普遍推崇“大单品”,就是希望通过某一道特色产品快速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印象,带动餐厅人气和利润,最好能够形成“独家”优势;甚至抢占某个品类高地,提升品牌的专业形象,帮助在市场站稳脚跟。如费大厨、炊烟、蛙来哒一样布局全国的连锁品牌,又或是秦娭毑皮蛋肉丸、黄实在压锅土鲫鱼等当下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其发展与兴起都离不开一道“特色菜”。
食材日常、产品有新鲜感、标准化程度高、出品稳定等特点让油炸筒子骨看起来具备成为大单品的潜力,但技术门槛不高、流行周期不明等现状,又显示它与真正的“大单品”还存在差距。
但无论如何,这一道产品,的确帮助曹大喜成功突围,而凭借“长沙特色油炸”,他站稳了一席之地。对于一家小吃品牌来说,两年时间开出不到10家店的速度,并不算快,但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如今能够存活下来并有所发展,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不过,如今也开始出现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和做法。例如前两年,就有某餐饮老板就开始调整策略,宣传方向也从某一道菜品变为更加注重整体体验的“湘菜馆”。
有人提出,集中资源打造一个爆品虽然可以获得短期的高曝光率,而一旦大量竞争者复制或超越,就可能导致流量迅速流失,这也是“爆品”的危机所在。
至于曹大喜会如何应对,将来发展如何,就要看市场和时间的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