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必杀技是妈妈的味道
创始人
2025-09-08 10:03:51
0

肥妈主持了二十多年美食节目

肥妈在节目中做出一鸡五吃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图/节目组提供

最近“邪修”成了网络热词,说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却自有妙法的路数。在厨房江湖里,肥妈大概是“邪修”鼻祖——她做饭,讲究的就是一个“快靓正”;什么规矩章法,她不在乎。用汽水做红烧肉、用衣架和吹风机烤烧肉、一个电饭煲搞定一只盐焗鸡……她永远能用最快最省事的方法,做出一大桌香喷喷的家常菜。她在香港主持的烹饪节目,更是成了粤港澳妈妈的下厨指南,喂饱无数嗷嗷待哺的孩子。大家都喜欢把肥妈直接叫“阿妈”——在粤语地区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这两个字的含金量有多高。

最近,肥妈以选手身份亮相优酷厨艺竞技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这档节目云集近百位厨师,上演了一场以灶台为战场的美食巅峰对决。虽然是第一次来内地参加厨艺竞技,但面对星级大厨、地方菜高手,见惯大场面的肥妈丝毫不虚。在接受羊城晚报独家专访时,她自信地透露了自己的终极必杀技——妈妈的味道。

“快靓正”才是真功夫

在香港,肥妈主持了二十多年美食节目,早已是家喻户晓的烹饪达人。这次来内地的美食节目当选手,肥妈说重在体验。“我在香港做过很多美食节目和比赛的评委,这次想以选手的身份来体验一下内地美食节目,把我的家常味道带来内地,也多多认识这里的年轻人。”

肥妈在TVB做过一档知名烹饪节目《食平D》,教电视观众如何利用简单的方法和便宜的食材,做出各式各样的家常菜。这次来参加《炙热游戏:百厨大战》,肥妈也不改她的家常风格。别人紧张备赛,她却一身轻松:不少选手提前精心准备食材,她却悠闲地逛当地超市,看到什么合眼缘就买什么;节目组给她100分钟做一道菜,她却放话只需要45分钟。

肥妈的淡定,是几十年在厨房忙活出来的经验和巧劲。“我是6个子女的母亲,现在还有17个孙辈,所以我做饭一定要又快又好。”肥妈做起饭来,可是妥妥的“时间管理大师”:“我家有两个明火炉、两个电炉,还有烤箱、微波炉、电饭煲,每次做饭都一起上,六七个菜同时煮。”她早已把做饭的流程刻进骨子里:“我不用提前备菜的,火一开,等锅烧热的时候切菜,然后油一放、姜蒜一爆,简单!”

只是,在厨艺比赛里做家常菜,会不会太“普通”?肥妈哈哈大笑,底气十足地回答:“做家常菜优势才大!高级餐厅的菜,有钱就能吃上,但我的菜是妈妈的味道,无人能取代。这就是我最大的优势。”在她看来,家常菜也能玩出无限的花样:“我做菜是创意无限的,我很喜欢想一些新方法,快速地做出好吃的菜。”比如做烧肉,通常的做法是提前一天腌制,但肥妈可以在55分钟里搞定:“把猪肉吊在衣架上,用吹风机吹到脆皮,简单又省事。”

苦日子练就一身“跨国厨艺”

肥妈的厨艺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七岁我就当家了。”她提起小时候,语气轻描淡写,却藏着不少故事。当时爸爸给她五毛钱,让她搞定一家九口的饭菜,“我还得‘私吞’一点当零用钱。”肥妈笑说。她常去澳门红街市买菜,也会变着花样把单调的食材做出不同的味道。“比如酸芒果不好吃,我就琢磨着腌制;辣椒不仅可以直接炒菜,也可以浸醋,得到另一种风味。”肥妈感叹,“我们以前的活法就是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结婚生子后,肥妈试过一天打三份工,用一己之力托举起一个家庭。她的工作里有不少跟烹饪相关:她曾在别人的餐厅里打下手,“厨师不肯教的,只能自己偷偷学”;也曾给写字楼的白领做包餐,既要经济实惠又要快捷好吃;她在香港的印度游乐会工作过,还开过菲律宾餐厅,不经意间练就出一身“跨国厨艺”。

事实上,澳门出生、香港长大的肥妈,从小就浸润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她的厨艺之所以能自成一派,离不开这片文化交融的土壤。她的父亲是葡萄牙人,妈妈却是地道的广州人,老家就在东风西路。夫妻俩语言不通,却在饭桌上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爸爸说想吃免治牛肉和土豆,心里想的是汉堡配薯条;妈妈却按照中餐的做法,把牛肉炒熟,再把炸熟的薯仔粒拌进去。”

如今,肥妈的子女纷纷成家,另一半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我们家现在有中国人、英国人、印度人、葡萄牙人、韩国人……”他们能吃到一块去吗?肥妈大笑着说:“我家30几年来都是吃自助餐的。蒸鱼、蒸鸡、米饭、烧牛肉、咖喱、沙拉,摆一桌子,每个人都能找到爱吃的。”

用一煲汤“引诱”孩子回家吃饭

如今71岁的肥妈还是家里的“掌勺人”,连家里工人的饭都是她来做。她做菜从来不计成本,还会附送爱心,所以大家都喜欢到肥妈家吃饭。“子女常常在外面吃到什么好吃的就拍张照给我,‘妈,我想吃这个’。我不服输,每次收到他们的‘点菜’就钻研,一定要做出来。”她最近最自豪的一道菜是西班牙饭,“我先烘干虾头,然后爆香,再用它煮汤,过滤之后用汤汁来煮饭,非常香。”

广东妈妈的拿手好菜,怎么少得了一煲靓汤?但在肥妈家里,她还要准备好中西二式:“经常一个孙子说想喝牛骨滚番茄洋葱椰菜红萝卜汤,另一个就要豆腐香菜皮蛋鱼头汤,我都要准备好。”

肥妈打心底里享受为家人做饭的过程。“我做烹饪节目的初衷,也是希望让大家能多跟家人一起吃饭。有好吃的饭菜,争吵都会少一点,因为大家都忙着夸菜好吃了,这多好。”

肥妈会教子女和孙辈做饭吗?她大笑,跟任何一个广东妈妈一样“抱怨”起小辈们的手忙脚乱:“我很怕他们进我的厨房。一进去就搞得跟‘世界大战’一样,每次他们做完饭,我都要收拾几个小时。”但子女和孙辈一上大学,她就每人送一个电饭煲,让他们在外求学时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以前在TVB做过一个节目,教大家用一个电饭煲搞定一顿饭。孙子喜欢得很,说同学都爱看。”肥妈笑着说。

最爱一边做饭一边唱歌

肥妈爱做饭,也爱唱歌,这两件事在她生活里早就交织在了一起。“对我来说,唱歌和做菜都非常享受。” 她回忆,从小就边做饭边唱歌,外文歌、流行歌甚至粤曲,她都信手拈来。“小时候,妈妈喜欢唱子喉,我就要给她搭配,唱平喉;我爸爸爱听外文歌,我也要陪着他一起唱。”她还自曝“糗事”:“我声音那么大,有一次唱到兴起,还被邻居投诉了。”

吃饭的时候,她也离不开音乐。“我跟老公吃西餐,就听爵士;吃小菜,就听老上海时代曲。” 她一本正经地说,“吃饭真的要有音乐,有音乐的餐厅都贵一点呢!” 家里吃饭也开轻音乐,饭菜香混着歌声,成了她眼里 “最舒服的样子”。

此次《炙热游戏:百厨大战》的录制地是江苏常州。她一点都没闲着,到处去吃,尤其迷上了这里的面食。“任何一家都好吃。有一种面很薄,却有韧性,不会软绵绵的。葱油面、牛肉面,都好吃。” 她建议:“来这里不吃面就走宝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江... 江苏必买的十大特产包括南京盐水鸭、苏州碧螺春、扬州炒饭、无锡酱排骨、镇江香醋、常州梳篦、南通蓝印花布...
原创 推...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起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
中华烹饪工匠 —— 徐鹏:以匠... 在中华烹饪的浩瀚星河中,有一位始终扎根传统、拥抱创新的工匠,他用三十余年的坚守,将滇味风华融入每一道...
北京家常味道:试试这道简单的西... 在北京的寻常巷陌,家家户户的餐桌上,西红柿炒鸡蛋是一道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家常菜,它承载着老北京的烟火...
甘南藏包:草原上的白珍珠,舌尖...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下拉卜楞寺的金顶,桑科草原的帐篷里已飘出阵阵奶香。67岁的藏族阿妈卓玛轻轻掀开...
姑苏早点来 | 走进横街,只为... 如今,“早市”已不只是“烧菜族”的专属区域,而是学生族打卡寻味、上班族捎带早餐、银发族慢逛采购、游客...
一学就会:零失败复刻餐厅级避风... 想在家享受餐厅级避风塘炒虾的美味吗?这份超详细攻略,让你轻松零失败复刻! 食材准备 鲜虾500克,挑...
兰州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 清晨五点,兰州城还在沉睡,但黄河岸边的牛肉面馆已亮起灯火。23岁的马师傅深吸一口气,双手探入面团,一...
文华学院:品千年擂韵 传非遗星... 为探索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深入研究传统擂茶制作技艺,2025年7月2日,在学校及学部的大力支持下...
原创 为... 青椒炒牛肉是一道家常菜,但很多人做出来的牛肉又柴又出水,青椒也失去了脆嫩的口感。其实,这道菜看似简单...
71岁肥妈带“邪修厨艺”勇闯内... 文/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图/节目组提供 最近“邪修”成了网络热词,说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却自有妙法的...
原创 &... 近日,桃李面包的一则电梯广告,将该品牌无情地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颇具争议的文案“五仁月饼不好吃是...
顶尖湘厨同场竞技,《去“湘”当... 今晚(9月8日)19:30,美食文旅探访节目《去“湘”当有味的地方3》正式播出。岳阳作为本季主题争霸...
鲈鱼最近火了,不炒菜不炖汤,搭... 总的来说,鲈鱼之所以最近火了,是因为它跳出了传统的烹饪框架,通过与不同食材和调料的搭配,焕发出新的生...
“甜蜜产业”出海“闯世界”圈粉... 央视网消息:“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当草叶上凝起的露珠泫然欲滴,沁人微风拂过脸颊,我们迎来了一个...
邂逅春城国潮!“牛气节”以文化... 邂逅春城国潮!“牛气节”以文化赋能消费新场景 9月6-7日,昆明新迎新城成功举办了一场以“潮趣·秋韵...
寿县:楚韵流光品秋味 古城美食... 近日,“超级皖”美食争霸赛寿县赛区选拔活动在寿县历史文化名巷——箭道巷飘香开赛。本次活动以“超级皖•...
妈妈的糖醋山药:一口停不下来的... 糖醋山药绝对是家常菜里的明星,一上桌就被抢光!外酥里糯,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健脾养胃,妥妥的下饭菜。...
天水呱呱:八千年的舌尖颤动,一... 清晨五点半,天水古城的街巷尚在薄雾中沉睡,而伏羲庙旁的老店里已蒸腾起浓郁的五谷香气。七十岁的张奶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