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早市”已不只是“烧菜族”的专属区域,而是学生族打卡寻味、上班族捎带早餐、银发族慢逛采购、游客体验风土的宝藏据点!这里有清晨睁眼就馋的那口热乎,更有前一晚就盘算好的美味期待!
处暑过后,清晨七点,日头已跃得老高,空气里蒸腾着黏腻的暑气。我从小区北门出来,顺着葑门路往东走,脚下的路熟得不用看,眼梢先瞥见了来往于横街市场的人群,再往前些,那间熟悉的“忆笼香小笼包”就露了面。
推开门的刹那,裹挟着南乳酱香的蒸汽扑面而来,氤氲间,几位阿姨指尖翻飞,竹制面板上的馄饨皮如翩跹的蝶,转瞬便裹着鲜嫩的肉馅,整齐列队在竹屉里。
“今天照旧,一笼南乳蒸馄饨!”话音未落,只见师傅掀开竹蒸笼,白雾散尽时,胖乎乎的馄饨一个个散发着诱人香气。毛刷轻扫而过,先刷一层油,再来一层秘酱,最后用浓稠的南乳酱裹住每道褶皱,琥珀色的光泽十分动人。撒上碎金般的蛋皮丝,点缀几点翡翠葱花,这份蒸腾着人间烟火的小笼,还未入口,便已勾得人直流口水。
其实店里主打的是蟹粉小笼,但我偏爱这口南乳蒸馄饨。大抵是因为在醇厚的南乳香气里,恍惚间仿佛回到儿时弄堂,外婆揭开蒸笼时那缕暖雾,正与眼前的香气重叠,这是最珍贵的儿时味道。
在店内一角处,总能瞥见装在复古抽屉里的馄饨。店员们熟练地将肉馅包入皮中,随后放入抽屉,整个过程流畅而优雅。早晨来一份蟹粉小笼搭配一份馄饨,在忆笼香被视为最地道的吃法,一干一湿的搭配使得口感更加丰富。
与老板熟络后,才知晓这方寸小店藏着多少匠心。每天凌晨备料,南乳自己调配,馄饨皮坚持手工擀制,薄可透光却韧劲十足。墙上“90岁以上老人半价”的提示,在暖黄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晨光中,我咬下最后一口南乳蒸馄饨,看蒸笼的白雾与街道的车水马龙缠绕交织。一份早点的力量可以这么足,蒸腾的烟火味、此起彼伏的点单声,为街角添了份柔软的生机,让整座城的清晨都跟着生动起来。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