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善忻府
在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忻州古城,有一种味道,飘香在晨光与暮色之间,吸引着远道而来的脚步——那便是古城的大肉片汤,一碗承载着家与记忆的忻州传统美食。
清晨六点,崔荣亮的店铺准时飘起热气。一天的故事,从一盆面粉和一碗清水开始。和面,看似简单,却是这家店的首要秘诀。崔师傅依据季节变换调节水温:夏日用冷水,冬日取温水,为的是精准控制面团的醒发速度和最终口感。只有这样,做出的面条才爽滑筋道、久煮不烂。
而这一切,只是序幕。配菜的整理、卤汤的调制也同步展开。而大肉片汤的“灵魂”烧肉,在前一天的深夜就已铺垫完成。
店主崔荣亮说起烹饪过程,语气里尽是笃定与自豪:“每天晚上收工后,新鲜的五花肉和肉泥准时送到。我们选用精五花,焯水紧致,再用最传统的方法去做最本真的味道——烧制,肉泥加料做成小肉丸,每天都是现做现炸。绝不卖隔夜肉,这是我们古城的坚持,也是对每一位食客的承诺。”
这份对“新鲜”的执着,成了这碗汤最动人的底色。每晚新鲜送达的食材,当夜处理、当夜烧制、当夜成品。烧肉被切得薄厚均匀,与肉丸、卤蛋一同落入浓汤中二次慢炖。手工面片在滚水中翻腾起伏,不过片刻,一碗热气氤氲的大肉片汤便端至面前。
而对崔荣亮来说,这碗汤,更是一种情感的回归。“小时候,妈妈就常做这个大肉片汤,我从小吃到大。”2019年古城招商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参赛的共有五家,最终胜出的,正是他那份复刻了“妈妈味道”的片汤。
从家庭厨房里的一碗朴素面食,到如今古城中引人驻足的风味招牌,崔荣亮用坚持和匠心,把一段温暖的记忆熬进了汤中,煮进了面里。
来自河北的侯女士尝过后笑着说:“我本来就爱吃面,但这碗面比家里做的还要香,面劲道,肉鲜美,汤醇厚不腻,真的特别好吃,关键还很实惠。”而来自北京的商先生则是专程前来打卡:“之前在抖音上看到推荐,还上过央视,就一直想尝尝。果然名不虚传,手工制作的就是不一样,香而不腻,是值得再来一碗的味道。”
从深夜备料到清晨和面,从精选食材到“妈妈味道”——这不再只是一碗面,更是一段不负光阴、不负期待的匠心之旅。
上一篇:这种“快乐水”有人每天喝,伤害比想象中更大(不是可乐)
下一篇:百年乡味 非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