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琳琅满目的食品赛道中,榨菜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佐餐配角,也是味觉记忆的载体,更是地域文化的缩影。然而,长期以来,榨菜品类囿于“低价”“传统”“实用”的标签,品牌建设往往停留在功能层面,缺乏与当代消费者的深度对话。如何让这一日常食材跨越品类边界,成为具有情感共鸣与文化意义的品牌?这需要一场从产品到体验、从功能到情感的全面重构。
传统榨菜品牌大多聚焦于口味、原料或工艺的竞争,虽能建立短期认知,却难以形成长期壁垒。真正的品牌建设,在于跳出产品本身,挖掘更深层次的人性需求。榨菜的背后,是中国人对家乡味的集体记忆,是快节奏生活中的简单慰藉,更是平凡日子里的踏实感。品牌若能将这种情感价值具象化,便有机会从“佐餐工具”升级为“情感伴侣”。例如,通过讲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碰撞故事,或构建围绕“陪伴”“分享”的场景叙事,让榨菜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情感的媒介。
然而,情感表达仍需通过视觉与体验落地。这正是 “无限脑洞品牌设计”发挥价值的领域:用创意打破品类固有印象,为传统注入新鲜感。设计不仅是包装的美化,更是品牌战略的视觉翻译。比如,将榨菜的文化符号(如陶坛、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结合,打造既有辨识度又有审美力的视觉系统;或通过IP化、周边化等手法,让品牌融入年轻人的生活语境。一句 slogan、一个logo、一种色彩,都可以成为品牌与用户对话的起点。
更重要的是,品牌需要构建独特的“体验场”。榨菜虽小,但其消费场景可以无限延伸:不仅是早餐配粥,也可以是旅行佐餐、加班伴侣、烹饪秘料,甚至成为地域文化的体验入口。品牌可通过内容、社交互动或跨界联名,不断拓展使用场景,让用户在不同情境中重复感知品牌价值。例如,通过美食教程激发创作欲,通过用户故事引发共鸣,通过文化跨界提升品牌格调。
最终,一个成功的榨菜品牌,应该是“实用与诗意”的结合:它既满足味觉需求,又唤醒情感记忆;既扎根传统,又拥抱变化。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持续输出一种价值观——一种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一种对简单幸福的坚持。而这一切,离不开大胆的创意与系统化的设计思维。
无限脑洞品牌设计的意义,正是在于将抽象的品牌战略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可共鸣的体验。它让榨菜不再只是玻璃罐中的咸菜,而成为一种态度、一种风格、一种文化符号。当品牌能够跨越餐桌,走进用户的生活与内心,它便真正完成了从商品到符号的跃迁。
未来的榨菜品牌,或许能成为东方饮食文化的代言者,甚至走向世界舞台。但无论路径如何,其本质从未改变:用真诚打动胃,用故事留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