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开火做饭,双燃气灶几乎成了厨房标配。左边爆炒右边炖汤,省时又省力,是很多人心里的默认操作。可到底哪边适合炒菜、哪边更适合煲汤,大多数人并没认真想过。直到现在,多亏燃气师傅提醒。
其实其实灶头位置不同,火力、通风、操作顺手度都有差别。用反了等于白忙活。里面的门道不少,搞清楚了,锅气才能足,汤也才能鲜。
第一个原因,火力不同。
新灶拆箱,说明书多半顺手丢进垃圾桶,其实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左边炉头火孔少,出气量小,天生适合小火慢炖,汤才能鲜到骨子里。右边火力猛,爆炒颠勺锅气足,青菜下锅三十秒就亮绿。火焰太小菜会生水,太大又容易焦边,颜色发黄就算失控。
记住:炒看蓝火、炖听微沸,左右分工对了,厨房效率瞬间翻倍。
第二个原因,炒菜习惯不同。
右手锅铲才是大众习惯,左边翻勺别扭得像左手写字。颠锅、抖菜幅度大,右边得留足空地,身子才能施展开。把炒锅搁左边,右边灶头还咕嘟咕嘟,胳膊一甩就撞热汤。烫水泡印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好,疼得直抽抽,饭都做不安心。
换过来:右边爆炒,左边小火慢炖,空间大、动作畅,安全稳稳在线。
左手拿铲还得交叉伸手,腰扭成麻花,菜没熟腰先闪。
第三个原因,放调料。
右边灶眼空得大,伸手就能撒盐倒酱油。左边得探半个身子,手一抖醋就洒外面。调料还装在塑料袋里,薄得跟蝉翼一样。袋子往左边一靠,火苗舔两下就缩成团。塑料一化,口子炸开,胡椒面全蹦出来。油星子溅到火头,"噗"地窜起半尺高。真烧起来,三秒就能点着抹布。
所以锅放右边,料勺随手甩,塑料袋离火远远的。
另外,一定要安全使用燃气灶。
第一个坑:燃气漏了都不知道。
管子老了发硬,接头松半圈,气就偷偷往外跑。拿肥皂水刷一圈,噗噗起泡就是它在喊救命。
第二个坑:人走开,锅造反。
汤扑出来浇灭火,气还哗哗淌,屋里转眼变气弹。
第三个坑:点火时回火。
一按按钮,“嘭”地往回吸火,袖子当场被舔糊。
第四个坑:熊孩子乱拧。
他把阀门当玩具,火苗窜得比他还高,头发瞬间卷毛。
怎么躲坑:
用完把灶前小扳手掰回去,多两秒省大事。
屋里挂个燃气报警器,一漏气就叫得像鸡打鸣。
火眼子勤拿针捅,油痂堵了火就乱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