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启动 《中国川菜图志》编纂工作
2025年9月12日,《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在省地方志办召开,标志《中国川菜图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会上,涵盖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川菜行业协会代表,饮食公司相关负责人,高校、研究机构学者等川渝两地22名专家受聘为专家委员会成员。
2025年9月12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召开《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早已超越“饮食”本身,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承载巴蜀文化、传递中国味道的重要载体。天府四川,享誉世界,川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提升四川知名度、美誉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6月,“川菜烹饪技艺”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川菜独特技艺与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更赋予方志系统、川菜行业传承好、发展好这一文化瑰宝的重大使命。当前,四川正处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文旅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内涵支撑。川菜文化作为巴蜀文化中最具烟火气、最富感染力、最易产生共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强劲动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川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在《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中提出要提升川菜文化附加值;《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提出要“擦亮川菜金字招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开展“天府旅游美食”建设。省委、省政府的系列部署,为川菜烹饪技艺的记录传承以及川菜文化的挖掘阐释、转化利用指明了方向。
2025年9月12日,《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右)为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二级教授陈廷湘颁发聘书。
2025年9月12日,《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右)为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四川省历史学学会川菜口述历史专委会秘书长李作民颁发聘书。
2025年9月12日,《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右)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朝华颁发聘书。
2025年9月12日,《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右)为四川旅游学院教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兰明路颁发聘书。
2025年9月12日,《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右)为《四川省志·川菜志》副主编,四川旅游学院二级教授、川菜发展与饮食文化研究院学术院长杜莉颁发聘书。
2025年9月12日,《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右)为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麦建玲颁发聘书。
编纂《中国川菜图志》,正是四川省地方志办响应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图志”这一古老的“中国绝学”守护文化根脉、激活文旅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图”为媒、以“志”为魂,《中国川菜图志》将以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传播力的形式,权威呈现川菜的历史、文化、产业价值,从川菜食材的“巴蜀基因”,到烹饪技艺的“薪火相传”;从市井小吃的“烟火人间”,到宴席大菜的“文化底蕴”;从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创新”,到走向世界的“融合发展”,努力将该志打造成展现川菜魅力的“活化石”、传播巴蜀文化的“金名片”。
2025年9月12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召开《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图为到会专家合影。
《中国川菜图志》由四川省历史学学会川菜口述史专委会承编。为确保图志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省地方志办专门邀请川渝地区川菜行业权威专家组建《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为编纂工作“保驾护航”。在《中国川菜图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中国川菜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辑部将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把《中国川菜图志》打造成为展现川菜魅力、传承巴蜀文化、增强巴蜀文化全球影响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精品佳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9月12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召开《中国川菜图志》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图为到会专家及编辑部同志合影。
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刘自强主持会议并宣读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为专家颁发聘书。《中国川菜图志》编辑部负责人李作民作前期工作情况汇报。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陈廷湘教授代表专家发言,就如何做到图志的全面、客观、公正、权威等提出意见建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牛淼 张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省志工作处)
供图:《中国川菜图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