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馅料表层撒上糯米粉。
月光糕的原材料有10多种,包括糯米粉、黑芝麻、糖冬瓜等。
客家人中秋节节令美食月光糕。
潭下镇陆续推出绿茶味、夏威夷果味等新口味的月光糕。
糯米粉与水、糖的比例颇有讲究。
“月光糕”因其两面呈白色,犹如皎月而得名。
工作人员在赶制中秋节的月光糕订单。
人工揉捏才能让月光糕的口感细腻香糯。
各种果仁切碎后混合搅拌成团。
临近中秋佳节,位于潭下镇的梅州糕味嘉食品有限公司透着节日的忙碌,负责人张金良的电话一大早就响个不停,都是月光糕的订单电话。“目前,生产线都是连轴转,日产量有2000斤左右。”张金良说,中秋节吃月光糕是客家人的传统,在五华当地,每年节前销售都非常火爆。
月圆夜,泡上一壶热茶,切一盘月光糕,一口甘甜一口软糯,是独属五华人的乡愁。
洁白如皎月,中有酥与饴。两面洁白,中间夹着芝麻、花生、糖冬瓜等丰富馅料,形如砖块,用刀切成片或块食用,轻咬一口,软糯香甜,唇齿留香。这便是五华县潭下镇传承百年的月光糕。因其食用时多用刀切,又名“白切糕”。
这块小小的糕点,承载着数百年的客家记忆。据《(民国)五华县志》载,每到中秋节,人们必以月糕、花生、柚子等祭祀天神、祖先。其中,“月糕”指的就是月光糕。
关于月光糕的诞生,五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客家人迁徙到南方时,一直保持着中原的习俗,但是当时南方盛产稻米,罕有面粉,中秋节便少了月饼庆团圆。没有月饼,聪明勤劳的客家人便想到了用糯米粉制作“月饼”,月光糕便由此而生。
“‘糕’与‘高’是谐音,民间有百事皆高之说。”张金良说,每逢时令节气都要打糕吃糕,寓意步步登高,讨个好彩头,中秋节吃月光糕便有此佳意。
据介绍,月光糕的原材料有10多种,包括糯米粉、黑芝麻、糖冬瓜、白糖、橘饼、花生、核桃、杏仁等。张金良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制作过程,各种果仁切碎,将这些原材料全部搅拌成团,再次铺入面皮上将其填满,最后在馅料表层撒上糯米粉由液态机压制成型。
看似简单的步骤,每一步都藏着门道。比如糯米粉与水、糖的比例颇有讲究,多一分则软塌,少一分则干硬,而且必须用人工揉捏,才能让食材充分融合,做出细腻香糯的口感。
凭借这份坚守与匠心,2022年11月梅州糕味嘉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五华县第一批非遗工坊”。同年12月,糕味嘉月光糕生产工艺被认定为梅州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为了让产品突破时令,企业在包装上下足功夫,不仅赋予月光糕“人月两圆”“千里乡愁”的文化内涵,推出了不同规格的包装产品和礼盒装,还对方便携带的独立小袋包装进行充氮处理,以延长保质期、保证新鲜口感。
在口味创新上也不断尝试。除了经典原味,潭下镇陆续推出绿茶味、夏威夷果味等新口味,深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结合当前的养生生活方式,计划明年推出低糖版月光糕、咸口月光糕,满足健康饮食的需求。”张金良说。
古味今又尝,当传统的配方和手艺结合现代工艺,月光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香飘更远。
文: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图: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通讯员 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