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狗猪头肉里没有狗,只有宿迁人回不去的乡愁。”——网友@宿迁小杆子
9月16日,北京国际饭店,刘强东穿着围裙、攥着锅铲,直播炒“黄狗猪头肉”。十分钟,两百万人涌进来,弹幕刷屏:
“锅铲一响,我眼泪差点下来。”
“小时候我爷爷就卖这个,供我爸读完大学。”
“人在上海,看完立刻买了回家的车票。”
没人想到,一场给京东酒旅带货的秀,最后带的是思念。
一、他把猪头肉炒成了“回家”两个字
宿迁人管“黄狗猪头肉”叫“乾隆老汤”,其实就是老百姓的下酒菜。肥、糯、咸、甜,一口下去,嘴里先冒油,再冒热气,最后冒乡音。
刘强东边炒边说:“我奶告诉我,肉要炖到筷子一碰就散,出门的人才记得住家。”
一句话,把直播间里上万条“想家了”炸出来。
有人贴出老照片:1998年,宿迁老车站,爸爸拎着塑料袋装猪头肉,送他上开往南京的大巴。
有人留言:爷爷去年走了,棺木里放了一小包猪头肉,怕他路上饿。
屏幕外,我旁边工位的95后小姑娘,一边看一边抹眼泪,她家在宿城区,三年没回了。
那一刻,流量不再是数字,是两千公里外妈妈厨房里的蒸汽。
二、紧张的手,是放下身段的手
刘强东自己爆料:手抖,糖色差点炒糊。
网友笑:“千亿大佬也怕糊锅。”
我却看得鼻子发酸——上一次他公开握锅铲,还是2003年在中关村卖光碟,夜里蹲在小饭馆给店员炒蛋炒饭。
二十年后,他原本可以坐在办公室签文件,却选了最笨的方式:把肉一块块焯水、上色、炖足45分钟,像给所有人补上一顿团圆饭。
直播间里有人催“快上链接”,他慢悠悠说:“肉得炖够时辰,回家也得够时辰,急什么?”
一句话,把“效率至上”的互联网摁了暂停键。
我们习惯了三分钟外卖、五分钟直播秒杀,突然有人告诉你:最珍贵的东西,反而要慢——慢到足够让爸妈看清你的脸。
三、价格战熄火,烟火气升锅
刘强东现场放话:京东酒旅“不打价格战”。
网友愣了两秒,反应过来:哦,原来他今天不想当老板,想当厨师。
锅边热气一冒,什么GMV、ROI、日活月活,全让位给“香不香”。
我忽然懂了:
所谓“用户见面会”,不是让你来砍价,是让你来闻锅气——闻一口就知道,这家平台还愿不愿意把用户当人,而不只是流量。
就像妈妈喊你回家,第一句话从来不是“赚多少钱”,而是“饭好了,快洗手。”
四、我们到底在馋什么?
直播结束,京东App里“黄狗猪头肉”搜索量暴涨120倍。
评论第一条只有七个字:
“买给爸妈,想他们。”
第二条:
“吃完这包,就请假回家。”
第三条:
“别卖了,留点乡愁给宿迁。”
我看笑了,又看哭了。
原来我们馋的不是肉,是小时候放学路口那口大铁锅,是爸爸用草纸包回来的那一小包,是夜里十点妈妈等你回家的那盏灯。
刘强东把灯搬进了直播间,让两百万漂泊的人,同时看见了自己的小时候。
五、写在最后
有人问:一场直播,能改变什么?
不能。
猪头肉还是猪头肉,宿迁还是宿迁,我们还是要挤地铁、赶方案、还房贷。
但它能让你在加班到凌晨一点的外卖清单里,突然停住,想起家里还有一碗没吃完的老汤。
然后你点开12306,把国庆回家的候补票改成直达。
这就够了。
锅铲叮当当,乡愁咕嘟嘟。
谢谢东哥,今天我们不谈生意,谈回家。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