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廖惠尧
南方盛夏,骄阳似火,尽管热浪滚滚,难挡岭南果王荔枝特有鲜味的诱惑。适逢广东今年又是荔枝丰收之年,众多食客纷纷前往荔枝园一饱口福。笔者再次与北方友人也到广州某荔枝种植基地,大家品尝荔枝,谈论着历史上与荔枝相关传说。
荔枝,古代称“离枝”,荔枝需树上完全成熟才能采摘离枝,荔枝摘下后应即食,因“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故取名“离枝。”随着时光的流逝和语言的演变,“离枝”慢慢被“荔枝”取代。
荔枝主产地为南方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等省,从种植面积,产量,水果质量,口感以广东为最佳品。荔枝品种细分有百余种之多,人们均喜其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汁多肉厚,甜度适中,老少皆宜,故称其为水果之王。
要说故事,最为经典便是唐朝皇帝唐玄宗与楊贵妃的历史典故,其中派生出许多史料,今天想起仍然值得回味和思考。
人们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以及唐朝皇宫权贵的奢侈生活关注度很高,有许多的评论,看法贬多赞少。现在先简单谈谈唐玄宗及杨贵妃的事儿。
楊贵妃,实名楊玉环,生于公元719年6月22日,她10岁丧父后,由三叔父带回洛阳抚养,三叔父重视她的文化知识学习,着力培育她的文化修养,十几岁琴、棋、书、画,以及唱歌跳舞出类拔萃。她长相甜美、身材丰腴,肤如凝脂,后被世人称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唐玄宗亲眼见到的杨玉环就是妥妥的惊艳天下绝世美人,正如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令下属收集杨玉环的所有信息,自然知道是自己的儿媳。
杨玉环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才貌出众,735年底与皇子李瑁一见钟情成为王妃,夫妻恩爱。但是,好景不长,他俩成婚五年后的740年,唐玄宗被儿媳杨玉环才貌深深吸引,令他爱慕之心与日俱增。不顾伦理道德,只要抱得美人归,故与心腹设计,经一番神操作,通过进道观渡金,住了几天随后曲线回转,将儿媳从道观接到皇宫,转眼间变成自己的妻子。此时楊玉环27岁,唐玄宗61岁,745年8月唐玄宗册封陪伴自己五年的杨玉环为贵妃,对她宠爱有加,言听计从。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也是对杨氏家族最合适的写照。杨贵妃得宠后,沾亲带故家族成员,荣耀显赫,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为他们送零花钱,在京城送了一栋房子给他们居住。杨玉环的叔父、继父、堂兄弟等杨氏家族大都捞到一官半职,或者得到一些好处。堂兄杨国忠进入朝廷不久,被任宰相,真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势倾天下。
在民间传说和正史史料中,有许多关于唐玄宗宠爱贵妃不惜代价,运送荔枝满足贵妃欲望的传说。根据现有的文字史料表明,运送到长安的荔枝有说来自岭南,有说来自四川涪州。笔者暂用来自岭南荔枝作简单分析。
杨贵妃喜爱吃荔枝,荔枝美味可口,当时北方一般人是很难吃到的,主要原因生产力低下,能吃到几千里路的岭南佳果谈何容易。那像现代用飞机运送,早上採摘,下午即可抵达北方任何城市。长安至广州相当于北京至广州约有4000多里路程,唐朝最快的交通工具只能是军用马,一匹军用马一天跑约300里,送一趟荔枝约一个多星期,沿途需要动用200处军用驿站,1000个服务兵员,最少要1000名骑手。
夏天荔枝熟了,早上摘下荔枝马上做保鲜包装,快马加鞭。如风似箭,每到驿站換人换马,快速御装荔枝,分秒必争,日夜不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总算每一批都按时送达皇宫。杨贵妃吃着岭南果王荔枝权贵皆大欢喜。
笔者在查阅一些史料中发现,说运送到长安荔枝是从四川涪州启运,有这个可能,因为四川离长安近,但也有认定运至长安的荔枝是广东生产。究竟是从何地启运暂不纠结。唐玄宗为了贵妃能吃上新鲜荔枝,不顾一切达到目的,颇有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表现。
有史料证实,运送荔枝路途遥远而艰险,死伤骑手和马匹常有发生。运往长安进贡朝廷荔枝,沿途当作战时紧急号令,有特别优先通行权。所以一到荔枝成熟季节,当地府衙乘机强征税费,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敢恕不敢言。谁能知道一颗荔枝一粒金,宫廷达官权贵们吃的不就是百姓的血汗吗?那谁知道送荔枝道上留下多少累死马匹和运送荔枝骑手的尸骨!
有史料称755年12月16日,在皇宫内权贵们正在享受着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快乐时光,传令官匆匆向皇上报告安禄山制造了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的重要军情。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蓄谋已久,早已窥视到朝廷腐败无能,以认小自己十几岁的杨贵妃干娘为手段,麻痹皇上,故以“讨伐奸臣楊国忠”为借口,夺取李家政权为目的战乱。安禄山屯有精兵20万,亲自率部15万之众,势如破竹,顺利攻占河北、洛阳等地,逐渐逼近长安。
紧急军情吓坏唐玄宗,便带着亲人和亲信在禁军的护卫下逃离长安,走到陕西的马嵬坡,负责保护皇上的禁军突然哗变。要求处死奸臣杨国忠和红颜祸水杨贵妃。此时,至高无上的皇帝唐玄宗万般无奈之下答应杀杨国忠,结果杨国忠被乱刀砍死,随后赐死扬贵妃。对杨之死有三种传说:一是被哔变士兵乱棍打死,二是杨贵妃按皇上之命自缢身亡。三是杨贵妃逃往日本并没死,经历史权威专家认定,这一历史事件是真实的。杨贵妃是高力士奉皇上圣旨,带到旁边寺庙佛堂将贵妃勒死。史料来自《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这就是杨贵妃之死真相。
安史之乱后期,唐玄宗被逼退位,万般无奈将皇权退让太子李亨唐肃宗。后将唐玄宗的亲信高士力、陈玄礼等被唐肃宗流放或贬谪,自此,唐玄宗孤独一人被监禁,失去自由,十分气愤,以绝食抗议。762年4月初5唐玄宗在神龙殿孤独离世,享年78岁。十几夭后,其子唐肃宗也病逝。这对父子的恩怨以悲剧收场。
763年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定终告结束。这场战争伤亡无数,生存人数大减,经济严重破坏,人们生活痛苦,民不聊生。这一时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人们生活在暗无天日,欲哭无泪的年代。
杨贵妃被杀和唐玄宗晚年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皇权斗争的残酷,以及亲情在政治利益面前的脆弱,他俩的结局不仅是个人悲刷,也是强盛的唐朝自此成为由盛转裹的转折点,也象征着盛唐时代的落幕。
唐玄宗从认识杨玉环到他晚年的一小段缩影,这段历史典故只不过是华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着充满血腥的政治斗争,弱肉强食,惊心动魄的权利争夺。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让后人看清过往的真相。历史典故的价值,在于从历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曾看过一篇文章、文中讲到杨贵妃否认向皇上提过想吃荔枝的要求,杨贵妃是否向皇上唐玄宗提出想吃荔枝并不重要,关键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应该是非分明,绝对不能凭兴趣和喜怒兴师动众。随意下令从几千里外的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而且动用军事设施,直接影响国家安全。要说责任归属理应由唐玄宗承担。
权力,特别是公权的使用,如果不限制,不制约,就容易按照自己的喜怒行事,对法律法规随心所欲,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公权滥用损害人民的的权益,破坏法治秩序,有损政府形象、失去公信力。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诱发社会不稳定。这是应该重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因为德薄而位尊,智少而谋大,力小而任重。正是民间所流传的“没有金铜钻,别揽瓷器活,”否则,必有恶果。唐玄宗、杨国忠就是这类人。人无德,不可立,“无德而取利,必有奇祸。”享不该享的福,贪不该贪的财,终究会摊上大事儿,这是因果关系,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尊而不顾亷耻,从儿子身边夺媳为妻,这等荒诞事儿,只有昏君才能做得出的。
一国之尊本应带头成为伦理道德之楷模,反成了偷鸡模狗之徒,起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作用。不少文学作品都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惜,从实际看,他俩并非存在真正的爱。唐玄宗11年没有封皇后,为何不封杨贵妃为皇后?杨贵妃为何两次犯“错”被赶出皇宫,37岁死于皇上命会之下。如果是真爱,作为皇帝何愁无法保护。说到底,唐玄宗爱杨贵妃的美色,权色交易皆大欢喜,唐玄宗顶多是个风流皇帝。
杨国忠是个典型的无德无能之徒,他坏事做尽、最终不-得-好-死。此人人品好坏唐玄宗对此比谁都了解,但视而不见,任其横行霸道,危害四方。唐玄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古至今,象杨国忠这样的人,古代有,现代社会也大有人在.他们政治上捞取往上爬的资本,生活上永不满足,贪得无厌,人性贪婪本质在他们的身上暴露无遗。更须注意的是,当人们看到那些品德不佳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财富、地位、荣誉,而诚实,善良,努力奋斗的人却得不到应有回报时,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社会道德底线.将会不断沉伦,如不加以引导纠正,人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功利和自私,甚至会不择手段。这是我们极不愿意见到的社会现象。
这句充满辨证法的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王制》作品中,原文为"君者,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一句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强调了民众力量的强大,以及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密切关系,蕴含着深刻的民本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统治者,最典型的是汉朝和唐代曾经盛世辉煌,至今传为佳话!作为当时的统治者,汉朝是汉武帝刘彻,唐代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两位统治者深深懂得人民是稳固政权的基础,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强调要重视人民、体惜人民,当然,他们的立足点是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为了少数统治者利益。从另外的角度看,对人民有一定的好处。他们先后调整政策,实行轻徭薄赋,节俭惠民,废除肉刑等惠民政策,推动汉朝唐代社会逐步稳定,人们得到休养生息,社会恢复了元气,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相反,象唐代后期,包括许多朝代,苛绢杂税,多如牛毛,人民苦不堪言,多数都是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这就是历史教训。
所以,要牢记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心中有民,民心才会有你。社会稳定,才能繁荣富强。
☆ 本文作者简介:廖惠尧,曾任职教师,后参军入伍,历任海军某高炮团战士、文书、书记,某基地政治部秘书处秘书,舰队秘书处秘书兼秘书科长,长期从事军队文字工作,后转业广州任某单位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并兼任香港公司董事长,因工作为军队报刊杂志提供许多文稿,并予采用,先后印制书籍三部,深受官兵喜爱。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