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邹伟瑜 视频 李梓潇
在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的现场,一盘刚出炉的朱记和柴火手工月饼散发着诱人香气,金黄的饼皮裹着芝麻,咬下时酥皮簌簌掉落,“皮比馅香,一口品三香”的独特体验,让不少游客驻足称赞。
这背后,是湖南朱记和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曾杰锋带着百年技艺“破圈”的故事。从清光绪年间的糖饼手艺,到如今走向东南亚的非遗美食,这位90后经营者用坚守与创新,书写了非遗传承的时代样本。
(非遗生活荟展区朱记和柴火手工月饼吸引游客品尝。 组委会供图)
百年技艺坚守:从糖饼到省级非遗工坊
“我们的制作技艺,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谈及与朱记和月饼的渊源,曾杰锋的话语里满是对历史的敬畏。朱家前辈最初在宝庆(今湖南邵阳)制作麻花糕、糖饼等糕点,后来将糖饼技艺带到怀化地区,经过四代人的打磨,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柴火手工月饼。
2023年,朱记和通过招商引资入怀化国际陆港,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如今的朱记和,已建成上下两层、占地8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食品工厂,还拥有4家融合咖啡体验的烘焙门店,形成“工厂+门店”的经营模式。
2024年底,朱记和获批“湖南省省级非遗工坊”,成为怀化市唯一一家拥有该称号的标准化食品厂。
“做非遗是细火慢煨的过程,很多传承人坚守几代人,却可能穷困潦倒,靠其他行业‘养梦’。”曾杰锋坦言,朱记和能走到今天,既得益于“食品”这一先天优势——民以食为天,特色食品自带市场基础。更离不开对技艺的坚守,坚持纯手工制作,沿用果木柴火烘烤,12道核心工序一道不少,从和面、制馅、包馅,到成型、裹芝麻、烘烤出炉,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不过,坚守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曾杰锋深知,传统技艺若想活下去,必须“透明化”。在朱记和的食品工坊里,两步一个玻璃窗口,整个生产流程全公开,“让消费者看得放心、吃得开心,才能让百年手艺被信任、被喜爱。”
差异化“破圈”:不拼价格拼“三香”
非遗的“突围”之路,从来都不好走。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价格内卷,曾杰锋有着清晰的定位:“我们不拼价格,拼的是品质、口感和文化背书。”
朱记和月饼的独特之处,藏在“一口品三香”的体验里。
曾杰锋介绍,品尝朱记和柴火手工月饼有讲究:“先吃皮,后吃馅,皮比馅香。”酥皮的麦香、芝麻的焦香与内馅的果香交融,这是机器难以复制的口感。而果木柴火烘烤带来的独特风味,更是成为朱记和“独家记忆点”。
这种对品质与文化的坚持,让朱记和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如今,其产品不仅覆盖怀化本地市场,还通过东兴、武汉、瑞丽等口岸,卖到了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让百年柴火月饼走出了国门。
在第四届湖南非遗展示活动现场,曾杰锋更是将“体验式推广”做到了极致。现场展示手工制饼技艺,邀请游客免费品尝,再通过工作人员讲解“一口品三香”的吃法与背后的文化故事,让游客从“尝味道”到“懂文化”,进而成为怀化非遗美食的“传播者”,“只有让大家真正体验到非遗的魅力,它才能让被记住、传播。”
(朱记和柴火手工月饼。 视频截图)
联名创新:让百年技艺“潮”起来
“守正”是根基,“创新”是翅膀。
为了让百年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曾杰锋积极探索“非遗+品牌”的联名模式,更是在非遗出海商品交易会上完成了两场意义非凡的签约。
此次签约的合作方,既有喜茶的投资人,也有深耕黄精产业的天下寿岳食品公司创始人。“喜茶看好我们‘非遗标准化、市场化’的思路,希望通过与喜茶的合作,把朱记和月饼推向更大的平台。”曾杰锋介绍,目前双方已开启口味融合研发,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年轻消费者喜好的新口味。
而与天下寿岳的联名,则走出了“非遗+健康”的新路径。双方合作推出黄精月饼系列,包括黄精牛肉、黄精坚果、黄精五仁等口味。
“通过联名,我们的市场更开阔了,品类也更丰富了。”曾杰锋表示,这种“1+1>2”的模式,不仅能借助合作方的平台与渠道,让朱记和被更多人知晓,更能为非遗传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未来,曾杰锋计划继续深耕“守正创新”之路,让更多人通过这枚柴火月饼,感受非遗的温度与文化的力量,让百年技艺在新时代持续“飘香”。
作者:邹伟瑜 李梓潇
责编:邹伟瑜
一审:邹伟瑜
二审:李昆励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