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润泽了吴忠,这片被赋予“中国塞上硒都”称号的沃土,孕育出众多优质的粮畜产品和瓜果蔬菜。
吴忠市利通区的黄金牛奶和有机蔬菜、吴忠市红寺堡区的肉牛和黄花菜、青铜峡市的大米和葡萄酒、盐池县的滩羊与荞麦、同心县的枸杞和红葱……
也悄然奠定了吴忠早茶风味的基底。
正是这些优质的食材,为吴忠早茶注入了独特的灵性。吃在吴忠,不仅是品尝新鲜本味,更是体验从土壤到餐桌的可溯可靠、吃得放心。
好牛肉,赋予面灵魂
初秋时节,在利通区五里坡肉牛养殖基地里,工人们正驾驶着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在圈舍间穿梭,科学配比的营养饲料随着出料口均匀地落入食槽,一头头毛色光亮、体格壮硕的肉牛正在有序进食。
这正是餐桌上那一碗鲜香牛肉面的起点。
吴忠的牛肉脂肪洁白、肌肉红润,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大理石花纹外观明显、蛋白质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矿物质元素种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集营养与风味于一身的优质牛肉。
肉好的秘密,就是“吃得好、睡得好”。
基地坚持长周期科学饲养,在不同阶段投喂不同配比的日粮:前期侧重粗蛋白,中期平衡淀粉与蛋白,后期注重高脂肪和高能量。日常管理更是细致入微,每日清粪、定时投喂、24小时不间断推料、每周两次消毒。
从牧场到餐桌,吴忠的肉牛最终化作餐桌上的一盘盘五香牛肉、一碗碗醇厚的牛肉面汤,成就了吴忠早茶中最踏实、最鲜香的地道风味。
绿色有机,保障蔬菜鲜
各式新鲜蔬菜,是吴忠早茶餐桌上不能缺少的一抹亮色。
或蒸或煮或炒或烫,或腌或拌或溜或炸,白菜、豆角、茄子、乳瓜、菠菜、萝卜、香芹等经过精心烹制,淋上多味调汁,无不激发人的食欲。
这些新鲜时蔬,源自富硒土地的绿色有机,田间地头的精心耕耘。
在利通区东塔寺乡新接堡村,农户们正在大棚内悉心管护绿意盎然的茼蒿。“我们这用的都是有机肥,还经常请‘土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菜一出棚就直接送往本地市场。”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全村65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豆角等多种优质蔬菜,大量产品供应本地农贸市场。
不仅叶菜类供应充足,规模化种植也为吴忠早茶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在青铜峡市邵岗镇的香芹种植基地里,上百名工人正娴熟地将香芹拔起、修剪、捆扎、码放。通过全面推广覆膜穴播压沙节水、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等种植技术,这里已构建起从起垄、覆膜、移栽到采收的机械化应用生产体系,为香芹的规模化、绿色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清晨刚刚采收的蔬菜,一早便能出现在农贸市场的摊位上。每天清晨五六点,吴忠市鑫鲜农副产品市场已是一片繁忙,车辆往来不绝。蔬菜主要送往本地的餐饮店和超市。
好面粉,吃出面点香
每日清晨,吴忠市利通区早茶店面香味四溢。拉面师傅手起面落,一抻一拉,细白的面条在空中划出柔韧的弧线,落入滚锅;另一边,金黄的酱香饼在铛上烙得嗞嗞作响,烫面油香在油锅里渐渐膨起,满室皆是麦香与油香交织的暖意。
吴忠人吃早茶,面点是绝对的主角。
一桌早茶好不好,先看面点筋道不筋道、香甜不香甜。
一个面馆每天要用掉一百多斤面粉,和面、醒面、搓条、拉制,每一步都关乎着早茶桌上最终的口感。
糖糕要外脆内软,发糕要蓬松不酸,酱香饼要层次分明——每一种面点都有自己的“面粉脾气”。好些老师傅能用手一捏就知道面粉“吃”了多少水、含多少筋。
这份对面点口感的执着,背后是对面粉质量的严格把控。
如今,吴忠早茶的面点种类已从传统的几十种拓展到上百种,干烙饼、紫薯饼、苦荞锅巴、糖糕、江米条、烫面油香……甜咸各异、花色纷呈,但唯一不变的,是对面粉品质的执着。
早茶上的面点,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承载着当地人的情感与记忆。那份入口的韧劲和麦香,是吴忠人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这一缕醇厚而熟悉的麦香,正悄然推动着吴忠早茶走向更远的地方。
来源:吴忠发布
编辑:留影 责编:慧丽 审签:陈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