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纠结?想去外面馆子解馋,又怕吃到预制菜,总觉得没有现做的新鲜。我前阵子就踩过坑,点了份红烧排骨,吃着软烂却没肉香,后来才知道大概率是预制菜加热的。问了做厨师的朋友,他说其实只要学会点单,就能大概率避开预制菜,尤其是清蒸类、白灼类和时令蔬菜,餐馆基本不敢用预制的,鲜得很还健康。
先说个事儿,清蒸鲈鱼绝对是下馆子的 “安全牌”。这菜最考验食材新鲜度,不新鲜的鱼一蒸就腥气扑鼻,还会散架,餐馆要是用预制鱼,一上桌就能吃出来。
我自己在家也常做,选鲈鱼要挑活蹦乱跳的,眼睛亮、鳃鲜红,要是买不到活鱼,冰鲜的也得选鱼身硬挺、没有异味的。处理鱼时,肚子里的黑膜一定要刮干净,那玩意儿是腥味的 “重灾区”,我第一次做没刮干净,蒸出来腥得没法吃,全倒了。
在鱼身上划几刀,方便入味,抹上少许盐和料酒,放上姜片和葱段,腌制10分钟。水开后上锅蒸,大火蒸8分钟,时间别太长,不然鱼肉会老,像柴一样嚼不动。我试过蒸12分钟,鱼肉直接跟骨头分家了,口感差远了。蒸好后把盘子里的腥水倒掉,捡去姜片葱段,铺上新的葱丝和红椒丝,淋一勺热油,“滋啦” 一声,香味瞬间就出来了,再浇点生抽提鲜就行。
鲈鱼高蛋白低脂肪,清蒸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吃着不油腻,我家孩子每次都能吃掉大半条。餐馆做这菜,手法跟家里差不多,只要端上来鱼肉鲜嫩、没有腥味,基本就是现做的,放心吃。
再提个醒,白灼虾也别错过,跟清蒸鱼一个道理,全靠食材本身的鲜甜,预制虾根本没法比。
选虾要挑外壳鲜亮、虾头紧实的,那种虾头松动、壳色发暗的,要么不新鲜,要么是冷冻了很久的。我去菜市场买虾,摊主都会教我,用手捏捏虾身,有弹性的才新鲜。
白灼虾做法超简单,家里做也不费劲,水烧开后放几片姜、一勺料酒,然后把虾倒进去,煮 1-2 分钟,看到虾身变红卷曲就捞出来,别煮太久,不然虾肉会柴。
蘸料是灵魂,我一般用生抽、香醋、蒜末、小米辣调一碗,有时候还会加点香菜,吃着酸辣爽口。有次我煮虾时接了个电话,忘了关火,煮了5分钟,虾直接煮老了,嚼着像橡皮,后悔死了。
白灼能保留虾的原汁原味,虾肉 Q 弹,还富含蛋白质,比油炸虾健康多了。餐馆里的白灼虾,要是端上来虾壳和虾肉紧紧粘在一起,吃着有海水的鲜甜味,那肯定是现煮的,放心点。我同事每次下馆子必点这菜,她说吃得出新鲜度,比那些重油重辣的小龙虾吃着舒服。
最后说清炒丝瓜,时令蔬菜类的菜,餐馆基本都是现点现做,毕竟新鲜蔬菜放不久,做预制菜不划算。
丝瓜要选嫩的,用手捏一捏,有点软但不塌的最好,表皮的绒毛要完整,那种表皮光滑、捏着硬邦邦的,要么太老,要么放了很久。我上次买了根老丝瓜,切开后全是籽,炒出来面面的,一点都不好吃。炒丝瓜时,先把丝瓜去皮切滚刀块,别切太小,不然炒着炒着就化成泥了。
热锅冷油,放蒜末爆香,然后把丝瓜倒进去,大火快速翻炒,炒到丝瓜变软,加少许盐和生抽调味,翻炒均匀就能出锅。武汉人常说 “丝瓜要快炒,不然出水多”,这话真没错,我炒的时候要是慢了,锅里就会积一堆水,影响口感。丝瓜清热解暑,天热吃特别合适,清炒着吃能尝到本身的清甜,还富含维生素。餐馆做这菜,讲究的就是一个 “快”,端上来丝瓜翠绿、口感清爽,没有软烂发黏,就是现炒的。要是遇到当季的空心菜、菜心,点清炒的也一样,基本不会踩雷。
其实下馆子想避开预制菜,就记住一个道理:那些做法简单、靠食材本身味道取胜的菜,餐馆一般不会用预制的,毕竟一吃就能分出好坏。清蒸、白灼、清炒这三类菜,不仅新鲜健康,还能尝到食材最本真的味道,比那些复杂做法的菜吃着更安心。
你们下次下馆子,不妨试试这三类菜,点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上菜速度。觉得有用的话,转给经常下馆子的朋友,让大家都能吃得放心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