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古水河薄雾轻笼,河畔老街在袅袅炊烟中缓缓苏醒。碗碗香面馆准时开业,特色美食广宁云吞是该店招牌,深得本地居民和外来食客的喜爱。不远处的农民街上,店铺陆续开张,十里八乡的村民携来鸡鸭苗、农具和山间采撷的鸡骨草、鱼腥草售卖,整条街渐渐人声鼎沸,浸透真实鲜活的市井气息。
“从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卖菜非得穿水鞋。现在水泥路平整,卖菜可以穿高跟鞋,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民街经营三十多年的珍姐笑着说。
自“百千万工程”推进以来,肇庆市广宁县古水社区投入1200万元实施微改造:完成建筑外立面改造3.2万平方米,铺设雨污管网2.8公里,实现三线落地4.5公里,惠及居民386户。
曾经的闲置荒地,如今变身雅致竹林公园;改建的生态停车场,新增79个车位,其中9个为充电车位;沿河而建的2.5公里亲水步道,成为居民散步健身的热门选择。“我们修旧如旧,保留87棵古树、18栋传统建筑。”镇党委委员蔡亦君表示,“要让古水留住乡愁,更焕发新生。”
日头渐高,墟市迎来一日中最喧闹的时刻。数十个摊位依次排开,竹编簸箕盛满时蔬,油条在锅中滋滋作响。据统计,墟日单日人流量最高达5000人次,年交易额突破800万元。
这淳厚的人间烟火,正悄然孕育新的生机。依托古水河生态与竹产业资源,社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今年以来接待游客3.2万人次,带动民宿、农家乐等业态增收。“专程带孩子来体验真实水乡生活。”一位广州游客感叹,“这儿的竹香与烟火气,别处难寻。”
竹,是古水不变的灵魂。古水社区拥有竹林面积超万亩,出产的青皮竹用途广泛,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社区大力推动“以竹代塑”,建成800平方米竹文化馆,举办了多场竹工艺研学活动。“小竹子正成就大产业,”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百雄说,“今年竹产业产值有望达到7000万元。”
暮色降临,竹灯渐次点亮。游船轻划河面,广场乐声悠扬。收摊时的珍姐笑容满面:“环境好了,生意也更好了。”她说,和老公摆了几十年菜摊,几个子女纷纷成家立业,日子越来越好。
古水未曾遗失传统,却温柔地迎向新变。“百千万工程”如一缕春风,唤醒了老街、河水、竹海,和深植于记忆里那不曾褪色的岭南温情。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胡泉 林洁
执行统筹|魏琴
视频统筹|林桂炎
运营统筹|郑宗敏
文|杨再睿 黄铁安
拍摄|梁喻 林桂炎
剪辑|王绮静
包装|余梓涛
配音 | 康乐
题字 | 蒋述卓
出品 | 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