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中秋佳节尚有一段时日,贵阳的月饼市场已率先“热”了起来。各大老字号门店、热门销售点前,选购的市民们排成长长的队伍;快递网点里,打包发往全国的月饼包裹整装待发。当传统节令美食与现代消费、物流场景碰撞,让这座城市提前充盈着中秋氛围,更勾勒出一幅“甜蜜消费”与“浓浓乡情”交织的图景。
记者来到贵阳三桥批发市场的“中秋月饼市集”,此起彼伏的装卸声、询问声格外热闹。整车封装完好的云腿月饼礼盒被工人卸下货车,迅速分发至市内及周边的零售网点。“每年这个时候,云腿月饼都是‘顶流’,今年也不例外。”一批发店店员一边整理货柜一边向记者介绍,除了经典款传统云腿月饼持续热销,去年推出的牛肝菌、黑松露等创新口味也成了“香饽饽”,不少顾客专程来此选购。
贵阳三桥批发市场的“中秋月饼市集”
传统口味的“号召力”不仅体现在云腿月饼上,在各大商超的月饼区,五仁、洗沙等经典款始终占据显眼位置,吸引着不少中老年消费者驻足。“我家老人就爱吃洗沙馅儿,每年都得囤上几盒。”市民李明香手里提着刚买的贵阳老品牌六甲月饼笑着说,“六甲的洗沙馅儿月饼是独立小包装,不仅吃着方便,还保留了传统味道,挺好。”
云岩区宝山南路的盛意食府月饼销售点前排起了数百人的队伍
如果说批发市场的热闹是“批量供应”的火热,那么老字号门店前的长队,则是市民对“地道风味”的执着。清晨9点,云岩区宝山南路的盛意食府月饼销售点前,早已排起了数百人的队伍,市民苗女士就是其中之一。“我家孩子在外省读书,特意让我多买几盒寄过去。”苗女士擦了擦额头的薄汗,语气里满是期待,“这是我第三次来排队了,他们家的火腿月饼是老贵阳味,孩子说在外地吃不到,中秋节得让他尝尝家乡的月饼味道。”
市场上售卖的“刺梨火腿月饼”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贵阳月饼市场今年涌现诸多“新花样”。部分品牌深挖地域特色,将石斛、刺梨等本土优质食材融入制作。其中被誉为“黄金果”的刺梨,维生素C含量是柠檬的百倍,经精深加工后成为健康食品新宠,与月饼结合既带来独特味觉体验,更让传统美食承载起更多本土文化内涵。同时,“健康化”成为研发重要方向,各大品牌对经典款进行减糖减脂升级,在保留风味的基础上降低甜腻感,让注重健康的消费者能安心享用节日美味。
月饼“抢得火热”,寄得也“热闹”。观山湖区顺丰速运网点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打包、贴单,印有“中秋快乐”的礼盒堆满操作台,面单地址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月饼寄递’成了核心业务,每天处理数百件省外包裹。”快递员小李说,寄件人多为本地市民,收件人以在外工作、求学的亲友为主,“很多人备注‘尽快送达’,就想让家人早点尝到家乡味道。”
今年便捷高效的寄递服务也为月饼市场注入额外热度。多家销售门店、商超外设立的快递临时揽收点,实现“选——下单——打包”全流程服务,省时又省心。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贵州省人民医院食堂月饼,自8月中旬起便有顺丰团队入驻设置揽收点,高峰期20名快递员协同作业,确保当日揽收当日发出。“省内核心城市12小时达,全国重点城市36小时覆盖”的服务承诺,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也能及时品尝酥香风味。针对云腿月饼怕压怕潮的特性,顺丰升级专属包装,以加厚外箱、气泡柱缓冲、食品级防水膜密封的多重防护,保障月饼历经长途运输仍饼皮完整、口感如初。
一枚枚味道极佳的月饼,承载着贵阳人的生活滋味,更装着游子的乡愁与亲人的牵挂。通过便捷的物流网络,贵阳的中秋味道翻山越岭,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让异乡人也能在咬下月饼的瞬间,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
随着佳节临近,贵阳街头的这份“甜蜜忙碌”仍将持续。买的是月饼,寄的是乡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实习生 吴寿兰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