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杯酒,都是风土与人文的诚实表达。
文|好酒地理局
在饮者的国庆行程里,少不了一缕酒香。
无论是酱香的炽烈、浓香的绵柔,还是葡萄酒的优雅、黄酒的温润,都在等待旅人用味蕾解锁,在国庆的山河画卷中,写下属于酒与远方的独特注脚。
黔山赤水,寻味酱香秘境
贵州,这个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似乎天生就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让贵州如同一片被揉皱了的巨幅绿绸,褶皱里藏着无数峰林、峡谷、溶洞和飞瀑。
黄果树瀑布的轰鸣、百里杜鹃的绚烂、荔波小七孔的澄澈、梵净山的云上秘境……“多彩贵州”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水画卷,更在于那融于山水之间的杯中酒。
▎黔地群山之间,赤水河如一条流动的血脉,串联起美酒的灵魂、丹霞的赭红、竹海的翠绿与古镇的烟火。图源@贵州茅台
苗族的“高山流水”敬酒仪式,彝族的“转转酒”,布依族的“讨八字酒”,侗族的“姑娘酒”“送客酒”,这些浸润着民族情感的饮酒仪式,是贵州酒文化中最鲜活、动人的篇章之一,亦是旅途中不可错过的别样风景。
若想更深入、全面地体验贵州的风情与酒文化,赤水河流域,是必经之地。
十月,赤水河已褪去夏日的浊黄,露出清冽本色。
这条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贵州遵义的河流,穿行于云贵高原的红层地貌间,富含多样微量元素,赋予水质独特的甘润,为酱香酒的酿造注入了独一无二的风土血脉。
位于赤水河中游的茅台镇,是贵州酱酒产区毋庸置疑的心脏。这里海拔仅400余米,四面环山,常年被温润的河谷气流与缭绕的山间云雾所笼罩。年均18.5℃的气温与80%以上的相对湿度,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温高湿”的天然发酵场,让无数神秘的微生物群落在此繁衍生息,成为酱香白酒的诞生地。
凭借酱香白酒产业的兴盛,茅台镇不仅入选“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更是一座充满酒香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震撼的“美酒河”摩崖石刻、宏伟的国酒门、标志性的巨型茅台酒瓶,到承载历史的1915广场、红色记忆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以及集大成的中国酒文化城……这一切,都与弥漫在空气中的酒香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场沉浸式的酒旅盛宴。
▎在贵州,游客不再是单纯参观酒厂,而是在长桌宴上品味“蒸笼宴”的竹香,在非遗展演中感受铜鼓与酒歌的共鸣,在丹霞徒步后用一杯酱酒结束行程。图源@贵州茅台
若想让这场味觉探索更为完整,不妨以茅台镇为圆心,沿赤水河向上下游溯源。去往习水县、金沙县等地,去细细品味不同水土所孕育出的微妙风味变化,和贵州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天府烟火,沉醉浓香胜地
打卡完重峦叠嶂的贵州,与之山水相连的四川,也不容错过。
从地形上来看,偌大的四川盆地,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天然酿酒窖池。
北部的秦岭、大巴山阻挡冷空气南下,东部的巫山锁住湿润气流,让这里年均气温16-18℃,相对湿度75%以上,为微生物繁衍提供了绝佳环境。
制图@好酒地理局
而贯穿盆地的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更构成了“四江汇流”的水源网络,不仅为酿酒提供了优质水源,更滋养着盆地内丰饶的酿酒作物。
同时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的充沛降水和充足日照,让四川成为了一个被自然厚爱的“美酒摇篮”。在这片土地上,好酒的足迹几乎无处不在。
2024年,首批“川酒行”精品旅游线路发布,覆盖成都、泸州、德阳、遂宁、宜宾川酒五大产区,为探索川酒文化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01
在成都,是“酒贯千年”,包括春熙路大慈坊、水井坊博物馆、文脉坊·酒业梦工厂、源窝子酒庄、平乐古镇等成都热门景点与知名企业,串联起千年酒史与当代生活,在一杯酒里读懂成都的古今交融。
02
在泸州,是“醉享酒城”,包括泸州老窖旅游区、郎酒庄园、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龙洄酒庄等,既有工业旅游的震撼,也有自然生态的惬意,是沉浸式体验“酒城”魅力的完美闭环。
03
在德阳,是“寻秘佳酿”,包括剑南春“天益老号”酿酒工业遗址、杜甫诗酒文化博览园、九龙山麓棠旅游度假区、绵竹年画村、三星堆博物馆等,将酒的历史传承、诗的浪漫情怀与山水间的静谧疗愈融为一体,层次极为丰富。
04
在遂宁,是“诗酒年华”,包括射洪沱牌舍得酒文化旅游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宋瓷博物馆、遂宁非遗馆、大英中国死海、蓬溪高峰山景区等,在山水田园间,品味慢生活与诗酒哲思的深度漫游。
05
在宜宾,是“畅游酒都”,包括五粮液景区、李庄古镇、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夹镜楼、蜀南竹海、兴文石海,完美诠释了何为“江山与美酒同醉”,将历史、地理与酿酒生态紧密结合。
除了酒,最不能错过的便是四川的烟火气。四川人一壶茶、一杯酒,往往就能坐一下午,到了晚上,一份热辣鲜香的红油火锅,配上一杯浓香白酒,把“安逸“两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化作眉梢眼角的满足与松弛。
▎四川人的生活哲学,在一茶一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图源@视觉中国
而在升腾的热气与欢声笑语中,川酒的醇厚芬芳,早已丝丝入扣地融进了四川人每一天的日常烟火里。
大西北,酒香绵长
广袤的西北,是另一种辽阔与苍茫的交响。西北的酒旅,则是一场贯穿戈壁、雪山与绿洲的味觉远征。
这里不仅有戈壁的雄浑、雪山的冷峻,更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文明通道——河西走廊。这条走廊曾是商旅驼队往来的黄金通道,如今仍是连接中西部风土与美酒的重要纽带。
制图@好酒地理局
从河西走廊向东延伸,地势渐趋起伏,进入被誉为“陇上江南”的甘肃陇南。这里地处秦巴山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带,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流域和亚热带气候的地区,群山环抱,气候温润,为酿酒提供了独特生态。
坐落于此的金徽酒生态酿酒园,藏身于植被蓊郁的山谷中,凭借优质水源与富氧环境,酿出了“低温甜润、绵柔净爽”的生态美酒。
▎金徽酒处于南北过渡带的关键地段——秦岭山脉的断陷盆地徽成盆地,具有绝佳的水热组合。摄影@好酒地理局
从陇南往西,河西走廊中部的绿洲之城——张掖渐入眼帘。这片雪山融水滋养的沃土,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绿洲平原广阔,是河西走廊的农业核心区。
在张掖滨河九粮液文化酒城,传承自汉代的“九酝春酒法”在此延续。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九种粮食为基的九粮液,通过多粮发酵与陶坛陈藏,凝练出风格独树一帜的“九粮香型”,是河西风土在杯中的生动写照。
▎滨河九粮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高纬度、高海拔区域同样能诞生好酒。图源@滨河集团
再向西北跨越千里,便抵达“塞外江南”新疆伊犁河谷。向西敞开的谷地接纳着大西洋的最后一滴水汽,降水充沛,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是新疆的“粮仓”与“花海”。
伊犁酒业于此扎根,采用冰川雪水结合老五甑古法与独特的露天陶坛晒酒工艺,孕育出“净柔浓香”,将西域的辽阔与丰饶尽收于一杯之中。
▎从产地到工艺,从品质到文化,伊犁充分诠释了好酒应有的魅力和价值。图源@伊犁酒业
西北的酒,是祁连雪的纯净,是天山风的奔放,也是戈壁日照的炽烈。西北的酒旅,也不只为品酒,更是为追寻一种深植于山河的壮美与坚韧。
海岸线与戈壁,葡萄美酒的东与西
如果关于蒸馏酒的旅程对你来说太烈,那不妨将目光投向酿造酒。
在中国的葡萄酒版图上,东西两端的风土差异如同硬币的两面——东方海岸的温润与西部戈壁的燥热,却同样承载着中国葡萄酒的动人故事。
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如同一枚楔入渤海的翡翠。这里受海洋温柔庇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稳定在12.5℃。湿润的海风不仅调节着气候,更将微量的矿物质气息带入葡萄园,赋予葡萄酒更为柔和的单宁与清新果香。
制图@好酒地理局
蓬莱葡萄酒的灵魂地标,非张裕莫属。这家1892年就开始创业的中国本土葡萄酒企业,见证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工业化起点,也将葡萄酒的酒旅体验,做到了极致。
在张裕葡萄酒小镇中,有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单体生产工厂、2500亩的葡萄种植示范园、可雅酒庄、洛特酒庄等精品酒庄。而1992年建成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是一个沉浸式葡萄酒文化体验中心,虚拟三维成像、地面投影、DIY自酿酒等多元互动板块,年接待约40万人次。
▎张裕葡萄酒小镇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研发、旅游、交易于一体,被誉为“葡萄酒界的迪士尼乐园”。图源@张裕葡萄酒小镇
从蓬莱乘飞机3小时向西,便抵达气质迥异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
这里年降雨不足200毫米,却拥有超过3000小时的年日照,巨大的昼夜温差(15-20℃)让葡萄在积累充足糖分的同时,保有清爽的酸度。
同时贺兰山如同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风沙与寒流,而山下广袤的砂石土壤,排水性极佳,富含矿物质,成就了这里葡萄酒“酒体饱满、香气馥郁、糖酸适度、甘润平衡”的典型中国风格和东方特质。
制图@好酒地理局
驾车穿行于195公里的酿酒葡萄长廊,眼前是震撼心灵的景象:一侧是巍峨荒凉的贺兰山脉,一侧是依山势铺展的万亩葡园,苍茫与生机在此强烈对比。
如今,这里聚集着众多设计感十足的现代化酒庄,其中22家已成为2A级以上旅游景区,将品酒室、艺术空间与荒漠景观完美融合,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与西夏陵、沙湖共同构成了宁夏独具魅力的“紫色名片”,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从荒原蜕变为世界级产区的酿造奇迹。
图源@中粮长城天赋酒庄
当然,中国葡萄酒的酒旅地图远不止于此。例如在新疆焉耆盆地,天山雪水滋养着潜力巨大的新兴产区;在四川攀西地区,独特的高原河谷气候正孕育着令人惊喜的风味;张裕还构建了一条串联烟台、宁夏、新疆、北京等6大酒庄的自西向东的葡萄与葡萄酒主题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能在不同风土间比较品鉴,深度感受中国葡萄酒的多样魅力。
而无论是在蓬莱的海边听浪品酒,还是在贺兰山东麓的葡园远眺大漠,都能感受到葡萄酒与山河的奇妙共鸣,每一杯中国葡萄酒,都是风土与人文的诚实表达。
江南水乡,在一杯黄酒里静听秋声
若想品味更古老、更温润的东方酿造智慧,不妨在这个秋天走进江南,让一杯琥珀色的黄酒,带你领略水乡的千年韵味。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在长江地区,密布的河网与湿润的空气,塑造了多个“鱼米之乡”,也孕育出别具一格的酒韵。
绍兴的黄酒之旅,是一场唤醒所有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这里不仅能在古老的酒坊目睹“开耙”技艺的精湛,在弥漫着酒香的巷弄间品尝刚出缸的鲜酿,还能乘着乌篷船穿梭于千年水道,感受“曲水流觞”的雅趣。当温热的黄酒与舌尖相遇,便能品味江南水乡书写的生活智慧。
▎鉴湖,绍兴黄酒文化的发源地,不仅润泽了粮田,还酿出了著名的绍兴黄酒。图源@古越龙山鉴湖酒坊
绍兴黄酒的灵魂,从来离不开 “水” 与 “粮” 的馈赠。
鉴湖是绍兴黄酒的 “生命之水”,这片位于绍兴城西的湖泊,水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来自会稽山的山泉经地下岩层过滤汇入湖中,水质清冽,富含矿物质。
每年中秋过后,黄酒企业就开始准备 “冬酿” 的原料——来自太湖流域的优质糯米。这种糯米支链淀粉含量高,易糊化,糖化效果好,酿出的酒液醇厚清亮,香气浓郁,后劲悠长,是酿造高品质黄酒的上乘之选。
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
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的绍兴黄酒小镇,是绍兴黄酒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这里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石桥和台门,镇内桥梁众多,水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绍兴黄酒小镇坐落于绍兴市越城区的东浦古镇,这里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素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美誉。图源@绍兴黄酒小镇
现在的绍兴黄酒小镇,正通过"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集黄酒生产、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小镇年游客量已突破百万,黄酒年产量超20万吨,是中国最主要的黄酒产地。
同时,绍兴围绕“黄酒+文旅”,已构建起一套较为系统的酒旅政策与空间规划体系,并形成了覆盖“生产—展示—体验—消费—居住”全链条的酒旅政策体系,要将黄酒小镇打造成“世界黄酒之都”的标杆性酒旅融合目的地。
酒旅,一场和风土、时光的对话
近年来,酒旅融合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中国酒业的产业形象与发展路径。这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工业旅游,而是一场由品牌引领、产业升级与地方发展共同谱写的战略转型。
对企业品牌而言,酒旅融合开启了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跨越。
各地精心打造的酒旅项目,让消费者得以深入酿造现场,在沉浸式体验中建立起对品牌工艺、历史与品质的深度认知。这种体验转化为品牌信任与情感连接,极大地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文化”“卖体验”的价值升级。
▎酒旅融合绝不是“酒+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文化表达、产业重构、空间再造的深度整合。图源@AI生成
从产区产业角度看,酒旅成功地将传统酿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
通过开放生产过程、打造文化IP、开发主题线路,酿酒产业展现出更加开放、透明、创新的形象,完成了从传统制造业向“制造业+文旅业”的现代化转型,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文创等配套产业的全面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以酒促旅、以旅兴酒”的模式,不仅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更探索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新路,构建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企业赢得品牌价值,产业完成形象升级,地方实现经济发展,而消费者则获得了独特而深刻的文化体验。
为了发现并传播更多的示范样本,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主办、「#好酒地理局」承办的“#酒旅融合目的地推介” 活动也已进入评审阶段。
活动将以全年话题热度、用户真实评价、多方权威数据为基础,对参与报名的全国各大酒类产区、酒镇、酒厂、酒庄、景区、园区各维度指标深入考察,最终形成酒旅融合目的地(产区)推介名单、酒旅融合目的地(酒厂)推介名单,从产业到市场、从数据到体验、从行业到用户打造酒旅融合参考指南。
这杯酝酿于山水之间、飘香于产业变革之路的美酒,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