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上这点事儿吧,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真能逼疯人。南曹村那豆腐,老有人问我咋弄的,其实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关键就在别偷懒。豆子得挑圆鼓鼓的,瘪的虫咬的一粒都不能要,泡水这步急不得,至少五个钟头,手指头能轻松掐开豆皮才行,泡着吧,别管它。
磨浆的机器现在省事了,可石磨慢悠悠转出来的浆就是细滑,信不信由你。滤布得是细棉的,使劲儿挤,渣子滤得越干净,后头出来的豆腐越嫩,浆水像绸子似的滑下来,看着就舒坦。煮浆火候最要命,大火烧滚了立刻转小火,那层油皮得小心撩起来,豆香味儿就是这么吊出来的。
点卤水才是真功夫,那年冬天手冻僵了,卤水壶一哆嗦倒猛了,整锅豆浆瞬间结出粗拉拉的疙瘩,心疼得我直嘬牙花子。温热的卤水沿着锅边慢慢转着圈淋,勺子轻轻推两下,看着豆浆一点点凝成云朵似的豆腐脑,成了!这时候千万忍住别乱戳。
压豆腐的木头盒子,底下铺好湿棉布,豆腐脑一勺勺舀进去,晃晃盒子让它淌平了,布边仔细折上来盖严实。压块青石板上去,分量自己掂量,想吃oj.t5b.iNFoHTTPS|pi.t5b.iNFoHTTPS|qh.t5b.iNFoHTTPS|rg.t5b.iNFoHTTPS|sf.t5b.iNFoHTTPS|te.t5b.iNFoHTTPS|ud.t5b.iNFoHTTPS|vc.t5b.iNFoHTTPS|wb.t5b.iNFoHTTPS|ya.t5b.iNFoHTTPS嫩豆腐少压会儿,老豆腐就得多使点劲。压个把钟头吧,掀开布,整块豆腐颤巍巍的,刀子蘸凉水切,断面光溜溜不带渣。
冷吃蘸酱油能尝出豆子本身的清甜,热着做菜更百搭。切厚片用平底锅煎到两面金黄,炖白菜吸饱汤汁比肉还香。熬汤别切太小块,滚水里煮久了也不散,汤头白白润润的。盐别急着放,豆腐入了味再下,咸味才进得去。这东西没啥花哨,可每一步的手上感觉差一点,味道就两回事。
甭信那些省事的方子,好豆腐就得守着锅台一步一步磨。早市老王总抱怨他做的豆腐发酸,后来发现是他家那口铁锅没刷干净,带油星子。所以啊,家伙什儿也得利索,沾不得半点油腥。做坏了也别灰心,我头三回点卤都没成块呢,多试几次,手上自然就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