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在家包饺子,最愁的就是馅没味儿!
要么肉嚼着发柴,要么煮完一咬全是汤、馅儿却干巴巴,跟馆子里那种,又鲜又嫩的差远了。
其实不是手艺不行,是没掌握诀窍。今天教你个“盐水油”口诀,就三步,照着做,包出来的饺子咬一口满是汁水,香得能多吃两碗!
先讲第一步:盐打底,给肉定味
好多人拌馅,爱最后放盐,觉得这样不咸,其实大错特错!盐得先放,才能让肉“吃”进味儿。
不管是猪肉馅、牛肉馅还是羊肉馅,先倒在大碗里,别着急加菜,先放一勺盐(按一斤肉3克盐的量来,口轻口重自己调)。
然后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搅个两三分钟,你会发现肉糜变得发黏、有劲儿,这时候盐就渗进肉里了,后续加啥都能鲜上加鲜。
第二步:水增汁,分次加够
为啥馆子的饺子馅有汁?秘密就在这步。给肉馅补水,能让肉嫩得爆汁,但不能一次性倒进去,得分次加。
一斤肉大概加半碗水(凉水就行,别用热水,热水会把肉烫老),先倒三分之一,还是顺着一个方向搅。
等水全被肉吸收了,再倒剩下的。搅的时候能感觉到,肉糜越来越水润,最后变得软乎乎、亮晶晶的,这就对了。
要是包素馅,比如韭菜鸡蛋馅,也能加点水,给鸡蛋馅补水,吃着不噎人;要是白菜馅,先把白菜剁碎攥出水,把攥出来的菜汁,加进肉馅里,一点不浪费,还更鲜。
第三步:油锁鲜,最后放
水加完了,别着急加菜,先倒油“锁鲜”。倒一勺熟油(豆油、花生油都行,提前烧熟放凉,别用生油,有生味),还是顺着一个方向搅匀。
让油裹在肉糜表面,就像给肉馅,盖了层“保护膜”,能把之前加的,水和盐的香味全锁住,煮的时候,也不会出水。
这时候再放切碎的菜,比如白菜、韭菜、芹菜,轻轻翻拌几下就行,别搅太狠,不然菜会出水,馅就稀了。
其实这“盐水油”口诀,一点不复杂,记住“先放盐、再补水、最后倒油”的顺序,不管啥馅都能香出圈。
包的时候别贪多,馅放太多容易破,少放一点,捏紧褶子,水开下锅煮三开(浮起来再煮两分钟),捞出来蘸点醋,一口一个,鲜得能鲜掉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