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泡足一夜,这事儿急不得。水得没过豆子两指宽,天热记得放冰箱,不然准冒泡发酸。厨房里磨浆机嗡嗡响,水加多少是关键,看着像浓豆浆就对了,稀了不成型,稠了压不出水。
煮浆必须守着锅,大火烧滚立刻转小火,假沸最骗人,表面那层泡沫底下可能还没到90度。这时候离火,点卤准砸锅。得让真滚开的浆冒大泡,持续三分钟,那股子生豆腥味才算跑干净。
盐卤片提前化开,半斤干豆子,配4.5克卤片加30毫升水,秤不准就完蛋。浆温落到85度左右最听话,沿锅边慢慢淋卤水,勺子顺着一个方向推。别瞎搅和,眼见着豆浆起絮变豆花,关火盖盖子焖二十分钟。
压豆腐的活讲究力道,木框铺好湿纱布,豆花一勺勺轻倒进去,别压碎。纱布四角拎起来包严实,盖板压上去。有人爱用石头,我直接搬桶装水,五升桶压一小时刚好。压轻了豆腐散,压狠了变砖头,切开没气孔才算成。
刀切热豆腐是外行,起码晾凉两小时,让里头的水分子定定神。切块下锅煎,油温六成撒薄盐,两面焦黄起硬壳。配一勺本地辣椒酱,或者扔进eg.t5b.iNFoHTTPS|fh.t5b.iNFoHTTPS|gi.t5b.iNFoHTTPS|hj.t5b.iNFoHTTPS|ik.t5b.iNFoHTTPS|jl.t5b.iNFoHTTPS|km.t5b.iNFoHTTPS|ln.t5b.iNFoHTTPS|ml.t5b.iNFoHTTPS|nk.t5b.iNFoHTTPS白菜汤里滚,那股子豆香能窜到客厅去。
试过石膏粉做凝固剂,滑是滑了,豆味淡得像兑水。也折腾过内酯豆腐,嫩得筷子都夹不起。绕来绕去,还是盐卤给的韧劲儿对路。压豆腐的木板用了八年,浸透豆腥洗不掉了,倒成了独家标记。
新手总问比例能不能改,黄豆多一斤,卤片加两克,水温低一度延长焖的时间——这些微调我全试过。结果呢?要么出水太多像海绵,要么中心带硬芯。按老方子一步别省,比瞎创新靠谱。
放冰箱别超过两天,冻过的豆腐蜂窝变粗,炒菜吸油齁嗓子。当天做当天吃最香,凉拌撒点葱花淋酱油,热吃配五花肉片焖,汤汁泡饭能吃三碗。
磨豆浆的渣子别扔,加点面粉摊饼子,撒花椒盐烙得焦脆,配豆腐当主食一点不浪费。做一遭豆腐花三小时,厨房像打过仗,但看见整块白玉似的豆腐颤巍巍立在案板上,值了。
其实没啥秘方,好豆子,足火候,手稳心别急。豆腐脑成型那会儿,掀开锅盖白雾蒙了眼,拿勺子轻碰表面回弹不塌,就知道成了。老祖宗传下来的笨功夫,比什么智能锅都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