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家腍肉,肉选对了就成功一半。别用普通饲料猪,得找土猪,吃番薯苗玉米那些长大的,肉香不一样,活动多长得慢,肉里头滋味足。最好是带点肥膘的三层肉或者前腿肉,太瘦了不行,炖出来发柴,腍肉讲究的就是个油润软乎。买回来别急着切,先拿冷水泡个十来分钟,血水去去干净。
切块有讲究,麻将牌大小差不多,太小了炖烂夹不起来,太大块里面难入味。厚薄也得均匀点,不然有的生有的熟就麻烦。切好别焯水,咱用冷焯法,肉块丢进冷水锅,慢慢烧开,那血沫子自己就浮上来了,撇干净,捞出来温水冲一下,肉表面干净还不发柴。
腌肉是关键,别省功夫。找个大盆,肉块倒进去,盐、酱油打底,量自己掌握,别太咸。重点来了,五香粉不能少,就普通那种就行,再来点白胡椒粉,提鲜去腥。稍微撒点糖,不是为甜味,是提鲜和让肉色好看。喜欢颜色深的加点老抽。姜片、葱段拍一下扔进去,用手抓匀,别太温柔,让调料裹紧点。盖上保鲜膜,放冰箱,最少腌它俩钟头,能过夜最好,味儿吃进去才透。
炖肉家伙什首选砂锅,保温好受热匀。没有的话厚底不锈钢锅也行。锅烧热,倒点油滑锅,腌好的肉块捞出来,葱姜别带进去,沥一下水。油温不用太高,肉块下锅,慢慢煎,把肥油煸出来点,两面带点焦黄色就行,这叫美拉德反应,香味就靠它。火大了容易糊,得有点耐心。
煎好了直接加热水,一定得是热水啊,冷水一激肉就柴了。水量没过肉块一个指节多点。大火烧开,立刻转最小火,就保持那水面偶尔冒个小泡的状态。盖盖子,但留条缝儿,让腥气散出去。炖肉这事急不得,没一个半钟头下不来。中间记得隔二三十分钟去瞅一眼,看看水够不够,别干锅了,水少了就添点热水,别加冷的。拿筷子轻轻拨动一下,防止粘底。别老掀锅盖,热气跑了肉不容易烂。
炖到四五十分钟,可以尝尝咸淡,不够加点盐或酱油。这时候肉已经有点软了,但还不够。继续小火咕嘟着。快一个钟头,拿根筷子戳一下最厚的肉块,能不太费力地戳进去,就差不多了。开中火,稍微收一下汁,别收太干,那汤汁拌饭绝了。关火,别急着吃,盖着盖子焖个十分钟,让味道再进去点。
盛出来,肉色红亮,颤巍巍的,肥肉部分看着透亮,筷子一夹就断。吃起来确实不腻,满嘴肉香,软糯得很,老人小孩都能对付。配白米饭最好,肉汤往饭上一浇,啥菜都不用。做这道菜就靠时间磨,火候到了自然成,没啥花哨技巧,关键是肉好、腌透、小火慢炖,记住了这三样,在家也能做出地道的客家味。砂锅保温好,冬天做这个,端上桌还滋滋冒着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