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李琨 秦璐)10月8日是寒露节气。此期气温降低,“将凝结为霜”,草木凋零。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欧降红提醒,寒露节气后“热退寒生”加速,凉燥夹击,易伤肺胃、损津液,养生重在“温润”,为迎接寒冬做好准备。
寒露后再熬夜、贪食生冷损阳气,秋冬易生病
寒露天气昼夜温差骤增,秋燥明显,万物收敛。“寒露三候”对人体健康影响显著。
一候“鸿雁来宾”。北方冷空气增强,鸿雁南迁。昼夜温差常超10℃,冷热剧变易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此期因鸟雀减少,蛤蜊贝壳花纹似雀羽,古人将此想象成雀鸟化蛤蜊。反映出深秋空气湿度大幅下降,燥气盛行,人体易咽干舌燥、鼻腔干涩、皮肤皲裂。三候“菊有黄华”。金菊傲霜绽放,是天地间阳气收敛、阴气增长的信号。此时熬夜、贪食生冷会损伤阳气,致秋冬易生病、难御寒冷。
欧降红提醒,寒露气候特点以剧烈温差、干燥寒冷、阳气内敛为核心,人们需警惕一些高发疾病。
1.燥邪袭肺,呼吸道问题多。空气湿度骤降,燥气刺激呼吸道,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症状加重,老人儿童支气管黏膜脆弱,谨防痉挛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
2.寒凝血瘀,心脑高危。清晨与子夜低温(温差>10℃),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心脏负担大增,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率上升,高血压患者要警惕。
3.脾胃虚寒,腹痛频发。夏季阳气受损,寒露脾胃运化弱,贪食生冷,寒邪入胃肠,易引发胃脘冷痛、腹部坠胀、腹泻、呕吐。
4.寒湿痹阻,关节如锁。寒气成“寒湿邪毒”侵袭关节,颈椎等受凉气血凝滞,骨关节炎、风湿患者增多,表现为疼痛僵硬、屈伸难。
寒露养生:保暖、润燥、护阳气、早睡养阴
欧降红表示,寒露养生有四大要点:防寒保暖、润燥滋阴、收敛阳气、早睡养阴,为入冬筑牢健康根基。
起居“暖”为先。作息上,建议每晚10时30分左右入睡,6时30分起床。重点保护颈、腹、踝三大部位,颈部用围巾护住大椎穴,预防头痛、咳嗽;腹部衣被要盖住肚脐,避免腹泻;脚踝穿棉袜包裹,防止关节疼痛。雾霾天关闭窗户,外出佩戴防霾口罩,回家后漱口、洗鼻、洗脸。
饮食“润”当家。遵循“燥者润之、寒者温之”原则,减少辛辣、寒凉食物摄入,增加酸味食物,多吃白色柔润食材。水果选择梨、香蕉、葡萄、石榴,生津润燥;蔬菜选择山药、藕、百合、银耳、胡萝卜,补肺健脾;谷物选择芝麻、核桃、糯米,温润大肠。
运动“收”适度。运动时间选上午9时至10时,或下午4时至5时,进行快走、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3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及时擦干身体、更换干衣,防止受凉。
情志“静”养神。草木凋零易引发悲凉情绪,每天晒太阳20分钟以振阳气,晚间听听轻音乐,配合深缓呼吸,清肺泄浊,让心情安宁。
穴位外治固卫气。列缺穴:虎口交叉,食指尖处,按揉3分钟,可缓解咽干咳嗽。足三里:膝下四横指位置,艾灸10分钟,能健脾胃、增强免疫力。委中穴:膝后腘窝横纹中点,热敷15分钟引湿下行,通络驱寒,缓解腰膝冷痛、预防关节痹症。
寒露节气食疗推荐:姬松茸鸡汤
原料:姬松茸60克、莲子20克、鲜百合1个、鸡半只、红枣5枚、生姜3片。
做法:姬松茸温水泡30分钟切条,鸡块焯水去血沫;全部材料放入砂锅,加1.5升水,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姬松茸增强免疫力,莲子养心安神,百合润肺止咳,鸡肉补充优质蛋白。此汤温润不燥,每周食用1次,增强身体抗寒能力。感冒发热、高尿酸者食用时需去掉鸡皮、少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