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
中国新闻网发布稿件
《中国咖啡“芯片工厂”扎根边城瑞丽 保存种质资源1100余份》
关注位于中缅边境的中国咖啡“芯片工厂”
历经58年攻关
保存咖啡种质资源达1100余份
为中国咖啡从“种质依赖”到“种源自主”
提供坚实支撑
报道全文如下
↓↓↓
中新网瑞丽10月8日电 (罗婕)10月,云南咖啡产季将至。走进位于中缅边境瑞丽市的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下称“云南省德宏热科所”),种植园中生长着大片咖啡树,枝头果实由绿转红。这里被誉为中国咖啡的“芯片工厂”,历经58年攻关,保存咖啡种质资源达1100余份,为中国咖啡从“种质依赖”到“种源自主”提供坚实支撑。
10月1日,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种植的咖啡树枝头结满果实。罗婕 摄
德宏州地处北回归线南侧,气候“冬暖夏凉不见霜”,是咖啡生长的理想地,被称为“中国咖啡之乡”。早在18世纪初,中缅边境经商、通婚的人将咖啡种子带入德宏,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云南咖啡主产区之一。
彼时,中国咖啡种业基础薄弱,病害抗性差、产量不稳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如何打破发展瓶颈,培育出适合中国土地的良种,成为科研人员的共同目标。
随着精品咖啡浪潮兴起,代表中国咖啡的云南咖啡从“种子”到“杯子”不断焕新。云南省德宏热科所自1967年起开展国内外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2009年其“咖啡基因库”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咖啡种质资源圃”,2019年又获授牌为“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咖啡种质资源分库”,发展为国内保存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圃。
“我们突破了种质创新、品种选育和技术配套三大瓶颈,建立起咖啡种业自主创新体系。”云南省德宏热科所副所长白学慧介绍,目前该所培育的良种数量居全国首位,累计推广面积超100万亩,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的八成,良种推广种植范围拓展至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10月1日,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学慧查看咖啡树长势。罗婕 摄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德宏热科所近年来在组培和嫁接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构建起小粒种咖啡杂交F1高效组培体系,为优质新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正值国庆假期,科研人员依旧守在田间地头。苗圃中,数十株抗锈病咖啡植株整齐排列,研究人员逐株观察、浇水,精细养护。“咖啡育种是一项缓慢而长期的工作,很多成果可能要等十几年才能看见。”白学慧说,研究人员中有人从青年走到花甲之年,见证咖啡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让科研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人手中传递。
“咖啡本身就自带国际交流的属性。”白学慧说。20世纪90年代起,云南省德宏热科所开启了国际交流合作:与肯尼亚咖啡研究所互访交流,引进种质资源;与葡萄牙的咖啡锈病研究中心合作,并多次互访,进行技术培训;还与越南、缅甸、泰国等国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东南亚国家咖啡育种技术提升。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咖啡品种展示。罗婕 摄
如今,装上“中国芯”的咖啡让边疆咖农端起“增收杯”。白学慧介绍,2024年云南咖啡鲜果平均收购价约每公斤10元,每亩地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近三年来,当地咖农种植云南省德宏热科所良种,共实现咖啡豆销售收入31.85亿元。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的2025云南国际咖啡展上,云南省德宏热科所的展位水泄不通,国内外咖啡企业、客商在咖啡新品种中寻找新商机。从边境小城出发,一颗颗咖啡豆带着“中国芯”,飘香海内外。(完)
为咖啡种质注入“中国芯”
“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
地处北纬15°至北回归线之间的云南
坐拥高海拔山地
丰沛降水与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
被誉为
全球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
图源:茶城思茅
这里孕育了
中国98%以上产量的咖啡
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
的独特风味
成为了国际市场的“中国名片”
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图源:昆明日报
据昆明海关统计
2024年云南出口咖啡3.25万吨
同比增长358%
主要出口至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
29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量和货值均居全国第一
2025年上半年
云南咖啡出口到
荷兰、德国、越南等34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咖啡和咖啡制品货值6.5亿元
同比增长8.4%,出口规模全国第一
纪录片《食在云南》画面
在拥有国内保存咖啡资源最丰富
种质数量最多的
云南省德宏热科所
四代咖啡研究者
如何接力选育优良咖啡品种
为咖啡种质注入“中国芯”
助力云南咖啡迈向更大舞台
一起跟着镜头来看
↓↓↓
(云南新闻网综合自中国新闻网、云南发布、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