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茶
鹤峰茶产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属县域公用茶叶品牌。鹤峰古称容美、容米、容阳,故在历史上鹤峰茶亦称容美茶。
鹤峰茶是 湖北省绿茶第一方阵品牌 ,旗下企业注册子品牌有翠泉、白果、骑龙、鑫峰等 30多个 。2025年中国茶叶公用品牌评估,鹤峰茶品牌价值为 26.28亿元 ,排名69位。
鹤峰茶2008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农业部登记证书编号:AG100048);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2年第112号)。
一、品质特征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研究员认为,鹤峰茶具有“清甜香、醇鲜味”的独特品质。
鹤峰茶在品质上最大的特点是:口感好、耐冲泡,天然含硒。加工成不同的茶类,均能获得良好的品质。 其中,绿茶、红茶两大主产茶类品质特征如下:
鹤峰绿茶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细匀直、显毫,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气清香持久(炒青绿茶为栗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鹤峰红茶品质特征 :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高档红茶金黄),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部分产品茶汤有“冷后浑”现象。
(绿茶外形条索细紧匀整,色泽润绿,内质香高而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红茶为“宜红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秀,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艳,香气馥郁,滋味甘甜;黑茶色泽青乌,香优味纯)
鹤峰茶之所以品质独特,是因为鹤峰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农谚道:“好山好水出好茶”。鹤峰茶集高山茶、林中茶、云雾茶、生态茶、有机茶、富硒茶于一身,这是与鹤峰优异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可以说,鹤峰茶是鹤峰的山水、空气、阳光、土壤等综合因素孕育而成,是鹤峰天地之精华。鹤峰绿茶清香持久,滋味醇鲜,炒青绿茶具有熟板栗香,鹤峰红茶香甜可口,优质红茶具有“冷后浑”现象(优质红茶的表现),这都是因为鹤峰山高林茂,云雾缭绕,漫射光多,湿润、冷凉、多雾的气候,独特的酸性土壤,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醇类、脂类等有机物质的形成积累,从而赋予鹤峰茶优异的自然品质。
同时,鹤峰山清水秀,远离城市,没有工业污染,茶园大多分布在高山,病虫害发生少,茶区推广 “ 全域有机”生产模式 ,利用恩施州“世界硒都”的自然条件,打造富硒有机茶品牌,从而使鹤峰茶更具品质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二、历史文化
鹤峰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西晋时的《荆州土地记》中,就有“武陵七县通产茶”的记载。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也说:“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指茶的品质)。
公元1704年,清代文人顾彩受戏剧家孔尚任之托和容美土司田舜年盛邀,在容美土司游历5个多月,结诗成集《容美纪游》载:“诸山产茶,利最薄,统名峒茶,上品者每斤钱一贯,中品者楚省之所通用,故茶客往来无虚日”。鹤峰是“宜红”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在中俄蒙“万里茶道”联合申遗过程中, 鹤峰被定为“万里茶道茶源地” ,鹤峰“宜红古茶道”已纳入 省级非遗项目 。据史料记载,咸丰甲寅年(1854年)有高炳三、光绪丙子年(1876年)有林紫宸和卢次伦等知名茶商先后到鹤峰收购红茶,通过渔洋关运至武汉出口英国,倍受英商青睐,鹤峰茶在英国被誉为" 皇后茶 "。1867年,鹤峰第一任知州所编县志记述:“容美贡茗,遍地生植,惟州署后数株所产最佳……味极清腴,取泉水煮服,驱火除障,清心散气,去胀止烦,并解一切杂症”。
在漫长的茶业发展历程中,鹤峰人的茶文化情节难以割舍,酿出了一方独特的茶文化。土家人认为:只有茶与文化才能水乳交融,才能从口感香醇的茶中真正品出生活百味。于是,许多雅俗共赏的关于茶的歌谣、戏调、谚语、谜语、歇后语等口头文学随即形成并开始流传。
三、发展沿革
鹤峰茶在容美土司时期以绿茶为主,“容美茶”在清朝就被列为“茗贡”。1876年前后,广东茶商林紫宸到鹤峰改制红茶,载至汉口外销,后来在广东大茶商卢次伦和鹤峰本地老板张佐臣经营下,鹤峰红茶飞速发展,享誉四方,此后百余年,鹤峰一直是中国“宜红茶”的主产地。
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茶叶经营体制改革和国内外茶叶销售市场变化,鹤峰茶叶产品结构开始出现多样化趋势,绿茶逐步恢复发展并占据主要位置。特别是1989年前苏联解体之后,鹤峰红茶出现滞销,出口下降,根据市场的变化,全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绿茶生产,重点是增加珍眉、珠茶出口,同时大力开发名优绿茶,主供内销。1983年,鹤峰县国营走马茶场恢复创制成功特种名优绿茶——容美茶,该产品属条形烘青绿茶,选料精细,制作精致,品质独特,被评为 湖北省十大地方名茶 ,1986年被授予省优质产品证书。1990年以后,鹤峰名优绿茶进入大发展时期,各种名优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首创成功的容美茶之外,骑龙茶、官鼎茶、翠泉茶、白果茶等一大批名茶享誉省内外,多次在湖北省和全国评比中获奖,从此名优茶成了鹤峰茶的主体,鹤峰茶也因为名优茶的崛起而复兴,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区域公用茶叶品牌 。
进入新世纪以后,鹤峰加大茶叶产品开发力度,高档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速溶茶相继面世,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发展迅速,鹤峰茶的生产方式、制作技艺、品质内涵及消费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产地环境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跨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属国内公认的北纬30°优质茶产区。境内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大,切割深,坡度陡,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平均海拔1200米,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全县分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茶区海拔一般为800米左右,具有高山茶之特点。
鹤峰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春凉夏热、秋爽冬寒,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差构成立体气候明显的格局,低山年均气温15.5℃,夏长冬短,气候温暖;中高山年平均气温12.2℃,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高山年平均气温约9.8℃,冬长夏短,风大雾漫。降水主要分布在4-9月份,年平均低山1701毫米,中高山1934毫米,高山1978毫米。境内平均植被覆盖率82%,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日照低山1253小时,中高山1342小时,高山1531小时。无霜期低山266天,中高山225天,高山200天左右。由于茶区昼夜温差大,茶树白天营养积累多,夜晚消耗少,因而 茶叶有机物含量高 。
茶区代表性土壤为青沙土和麻骨土,分别由灰绿色页岩、冰碛砾岩母质发育而成,土质属沙壤土、微酸性,ph值4.5-5.5,适于茶树生长。 鹤峰茶区土壤天然富含硒元素,是“世界硒都”—恩施硒茶的核心产区 。
五、生产现状
(一)基地建设
全县有152个行政村,茶园面积38.8万亩,有机茶基地认证面积10万余亩,茶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3万亩,生态低碳茶园面积 2万余亩,荒野茶面积3.23万亩,全县茶树种植主要为福鼎大白、福云六号、櫧叶齐、龙井43、中茶108、平阳特早、鄂茶1号、鄂茶10号、安吉白茶(白茶1号)等茶树品种。
(二)产量产值
2024年,全县累计生产干茶4.28万吨,占全州茶叶总产量31.1%,茶叶出口1.3万吨,出口额462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21%,分别占全省的46.43%、38.5%(2024年湖北省茶叶出口28000吨,创汇12000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3.5%、创汇额3.26%(2024年全国茶叶出口374100吨,创汇141900万美元)。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马里、阿富汗、塞内加尔、法国、比利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2024茶叶出口数据对比)
(三)市场主体
全县茶叶市场主体达1100余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产值过亿元企业6家,2024年全县27家茶叶规上企业总产值实现15.21亿元。目前全县共有自营出口权的茶叶企业15家(忠翔、金阳、青翠源、齐云春、龙豪、香润、凯荣、走马红、三农、鑫农、融硒、楚茶科技、红辉、忠翔农产品、东狮)
(四)获得荣誉
“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域特色美丽茶乡”、“一带一路茶叶高质量出口地区”等。
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诚邀您参加2025中国茶叶博览会
地点: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
时间:10月24-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