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冬天的饭桌上,永远有个固定保留项目——火锅鸡。不是饭店里那种重油重辣的江湖菜,就是老妈用半只三黄鸡、几块生姜炖出来的家常味,每次锅一上桌,我和我弟能围着桌子先抢两块鸡腿肉,烫得嘶哈嘶哈也舍不得松嘴。这火锅鸡的方子,还是我姥姥传下来的。以前我妈刚嫁过来,冬天总怕我爸上班冻着,就学着姥姥的样,每周炖一回。那会儿没有电火锅,就用搪瓷盆架在煤炉上,鸡是农村亲戚送的土鸡,炖得久了,连骨头缝里都浸着香。我小时候总蹲在炉边等,看我妈往锅里扔一把泡好的粉条,咕嘟两分钟就喊“开吃”,那股子热乎气儿,到现在想起来都暖。
其实这菜真没啥复杂的,新手看一遍就能会,关键就俩字:“简单”。你听我跟你说步骤,保准不犯怵。先备料,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半只三黄鸡就行,别买太老的,肉质嫩,炖出来不柴;生姜切个五六片,大葱掰两段,再抓一把干辣椒、两粒八角——不用多,家常味讲究个“提香不压味”,放多了反而抢了鸡的鲜。要是家里有泡发的香菇、冻豆腐,也拿出来,炖在里面绝了;粉条或者土豆宽粉提前泡软,最后下,吸满汤汁能香迷糊。处理鸡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我妈教我的小技巧。买鸡的时候让老板剁成块,回家别直接炖,先倒点料酒、撒一小撮盐,抓匀了腌10分钟——这步能去腥味,还能让鸡肉提前入点底味。然后烧一锅温水,把鸡块放进去,大火煮两分钟,水面浮起一层沫子,用勺子撇干净,这叫“焯水”。记住啊,一定用温水焯,冷水下锅鸡会紧,炖不烂;浮沫撇干净,汤才清亮不浑浊。接下来就开火炖,用砂锅或者普通铁锅都行。锅里倒点油,不用多,能润锅就成,油热了把姜片、葱段、八角、干辣椒扔进去,小火煸出香味——别煸糊了,糊了就发苦。然后把焯好水的鸡块倒进去,转中火快速翻炒,炒到鸡块表面有点微黄,这时候鸡油能逼出来点,香得很。最省事的一步来了:加开水!必须是开水,没过鸡块就行,别加太多,汤多了味淡。然后加点生抽提鲜,老抽少放一点,就为了让颜色好看,别黑乎乎的。盖上锅盖,大火烧开,转最小火慢炖25分钟——不用盯着,该干啥干啥,刷个碗、收拾下厨房,时间差不多就好。炖到20分钟的时候,把香菇、冻豆腐放进去,再炖5分钟;最后把泡软的粉条下进去,煮3分钟,粉条软了就关火。临出锅前撒点盐调味,再扔一把葱花或者香菜,齐活!
你看,从头到尾没什么难操作的,不用炒糖色,不用调复杂的料汁,就靠慢炖把鸡的鲜味炖出来。我现在自己住,冬天也总炖这锅,每次炖的时候都想起小时候,我妈蹲在炉边给我夹鸡腿,说“多吃点,暖和”。其实家常菜哪需要什么高超技巧啊,无非就是用点心思,炖出一股子烟火气,吃的人暖,做的人也开心。你平时在家爱炖点啥?要是没试过火锅鸡,赶紧买半只鸡试试,做完了来跟我说说,你最爱往里面加啥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