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点,黔西市水西街道文昌社区东门小区老年助餐点里,升腾的热气裹着饭菜香漫出窗口,老人们三三两两相携而入,熟稔地找座位、取餐具,笑语声与碗筷碰撞声交织成热闹的生活乐章。50余个崭新座位整齐排列,光洁的餐桌椅、透亮的玻璃窗,让这个由社区服务中心改造而来的食堂,满是家的温馨。
“小区开这个餐馆,照顾我们这些老年人,菜样多、卫生好,我住楼上,下楼就能吃,太方便了!”70多岁的万芳荣端着餐盘,夹起一筷子时蔬,笑得眉眼弯弯。和她一样,不少老人在这里找到了“舌尖上的幸福”——6元钱就能吃到八菜一汤。居民陈国英说:“每顿六块钱,生活相当好,比自己在家做饭省心多了。”
自今年7月21日开业至今,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助餐点,已接待就餐群众超万人次。它的“走红”,不仅在于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痛点,更以全龄友好的服务,成了周边居民的“心头好”。黔西三中学生史开淼是这里的常客,“亲戚推荐来的,菜新鲜、样式多,每天都不一样,对我们学生来说特别合适。”
“从开业起,我们就盯着老人和小孩的口味调整菜品。”厨师潘华虎一边翻炒着当天的新鲜蔬菜,一边介绍,食材都是每日配送、当日使用,确保质量过关。为了覆盖更多需求,助餐点实行梯度定价:80岁以上老人每餐6元,其他人群分8元、10元两档,无论是高龄老人、上班族,还是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配的餐食。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食堂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让热气腾腾的饭菜直达家门口。
“社区里有3000多位老人、6000多个孩子,‘做饭难’‘吃饭愁’是不少家庭的烦心事。”文昌社区党委书记潘荣坦言,正是看到这样的需求,社区才决定将东门小区大门口的服务中心改造成老年助餐点,“既解决了老人和孩子的用餐问题,也让在外工作的子女少了顾虑。接下来,我们会在食材采购和质量把关上更下功夫,让大家吃得安心、放心。”
在水西街道,文昌社区的老年助餐点并非个例。近年来,街道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已在文昌社区、水西社区建成两个助餐点。“开办食堂,重点是解决高龄、独居、空巢老人的吃饭难题,让他们不出社区就能吃上热乎、营养、实惠的饭菜。”水西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蕾蕾说,从“一餐饭”入手,街道正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让社区充满民生温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一审 郑宇潇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李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