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茶饮咖啡
右手文创打卡
听起来是不是美滋滋
10月25日,在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厦门日报社“厦门工行杯”第二十四届读者嘉年华现场,将集结一系列厦门本地新锐咖啡茶饮文创品牌,组成“文创矩阵”;厦门日报社“两岸斗茶”品鉴会,也将在白鹭洲公园小广场支起“茶桌仔”,为市民奉上一场舌尖上的“漫游”。此外,本届读者嘉年华的主题展示,将以一座超大型3D打印雕塑呈现,欢迎市民读者前往打卡。
咖啡茶饮矩阵
带您体会慢生活
读者嘉年华创意推出
“咖啡茶饮矩阵”
将厦门浓厚的咖啡文化一角
“植入”市民、读者的生活
活动当日
厦门6家风格各异的咖啡甜品
和2家文创品牌
将联袂“出摊”——
香浓咖啡与精美文创的碰撞
让大家在“逛吃拍”中
解锁慢生活的仪式感
本次参与读者嘉年华的咖啡品牌中,不少都自带厦门城市元素,例如,“捕光咖啡”的名字“BOUGAIN”,源自厦门市花三角梅的拉丁语学名。活动当日,“捕光咖啡”摊主将支起手冲壶,推出限定特调“鹭岛的夏天”,并推出打卡送周边的限量活动;“盟约咖啡”摊位,下单即可参与博饼活动;“Yes Ok好咖”则把闽南话“好人”的读音嵌进品牌名字,将为市民们带来“任意消费+1元抽盲盒”玩法,准备好了浓缩包、贝果等一系列好礼……
捕光咖啡出品的特调饮品。
盟约咖啡
Yes Ok 好咖
现场还有更多年轻的咖啡品牌,欢迎市民读者一起打开咖啡世界的“新大门”:“圣杯爱咖”将带来奇妙酒香创意咖啡;“Neplan”咖啡将为消费者派送100只定制爱心气球;“觅凉糖水铺”除了带来挂耳咖啡,还将准备烧仙草等手作甜品。
圣杯爱咖
Neplan咖啡出品的气泡水特调。
文创手作摊位也值得一看——
厦门盏声茶百货商行的
“文·潮·玩”咖啡豆手串、创意非遗木雕
“必有特福”旅游文创的厦门地标冰箱贴
都将现场展示售卖
活动当日,6家咖啡甜品和2家文创品牌将联袂“出摊”。图为咖啡豆文创产品。
两岸斗茶继续上演
现场可品鉴获奖茶样
从2005年的“闽南斗茶”
到如今的“两岸斗茶”
迄今走过20年的茶王争霸赛
已让“两岸斗茶”成为市民心中
一个响亮的品牌
读者嘉年华当天,由厦门日报社、“两岸斗茶”组委会主办的2025年“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将正式举办启动仪式。当日,在获奖茶叶品鉴会上,部分参赛茶样可供到访的市民免费品鉴——读者们可以前往白鹭洲公园小广场,与三两好友相约“茶桌仔”,泡上一壶功夫茶,体验闽南特色茗香。
超大型3D打印雕塑
等您来打卡
今年的主题造景
以一座超大型3D打印雕塑为主体——
在3D打印技术的加持下
造景细节更精致立体、
色彩更鲜艳、更“出片”
记者了解到,这座读者嘉年华主题造景整体约9米长,其中3D打印构建部分长达4米,是一个少见的3D打印庞然大物。
效果图
3D打印雕塑的制作方、厦门智创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300多台3D打印机正同时开工,很快便可将PLA可降解原材料打印成图层精细、设计感满满的雕塑作品,配合钢管和木构,最终完成造景搭建。
想知道3D打印是怎么一回事吗?读者嘉年华将现场为市民展示!据介绍,厦门智创驰科技有限公司还将携3D打印机前来白鹭洲,市民可以现场围观3D打印作品的完整诞生过程,或定制属于自己的3D打印作品,并参加抽奖和互动游戏赢取小礼物。此外,厦门少见的、以混凝土为原材料的3D打印作品,也将在现场展示。
城市金融 美好与“工”
厦门工行连续17年冠名读者嘉年华
本周六继续与您相约
历届读者嘉年华上,厦门工行带来精彩互动、优质产品、丰富好礼,与市民同乐。(资料图/厦门工行 提供)
10月25日,厦门日报社“厦门工行杯”第24届读者嘉年华将在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与您倾情相约,共赴一场金融文化盛宴。
作为连续17年独家冠名的合作伙伴,厦门工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惠民、便民”的初心使命,在本届嘉年华上将继续精心打造“城市金融 美好与‘工’”工银体验活动,不仅汇聚促消费、惠民生的精品好物与诚意好礼,还将带来一站式便捷金融服务、筑牢安全防线的金融知识普及,以及丰富的金融文化展示与趣味互动,旨在与广大市民读者在欢乐氛围中,共享金融发展硕果,守护万家财富安宁,共同见证城市发展荣耀。
“数”你开心 数字人民币支付享满减
同时,“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展区将延续温情,展出脱贫地区特色农副产品,让市民在选购价廉物美商品的同时,感受厦门工行助力乡村振兴的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
岁月生“金” 一站式服务养老金融需求
聚焦市民金融需求与养老金融规划,厦门工行精心布置“工享长伴 温暖同行”展区,为市民提供社保卡(市民卡)现场申领、个人养老金账户便捷开立等一站式服务。
开立社保卡(市民卡)或个人养老金账户,不仅有利于享受政府公共服务与各项社保待遇,也能帮助个人积极规划未来、构筑长远财务安全网。为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厦门工行准备了体验好礼——现场新开立厦门工行社保卡(市民卡)或个人养老金账户可领取微信立减金;完成个人养老金账户首次缴存、累计缴存等任务,可享多重好礼。
“刷”出精彩 推出惠民特色金融产品
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号召,厦门工行长期致力于开展多元化金融惠民活动,围绕百姓生活场景,不断推出特色金融产品与专属权益,以实实在在的优惠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在“工享爱购 笔笔金喜”展区,专业团队将为市民提供个人金融业务咨询与办理服务。市民现场申请工银信用卡并提交成功,可获赠精美礼品;市民通过微信绑定工银信用卡,可参与“金采1元购”活动,让每一次消费都满载“金”喜。
一“网”情深 手机银行打卡获好礼
工商银行将数字化创新成果融入支付、消费、交通等生活场景,线上线下协同服务,致力以“手中的银行”为客户带来稳稳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厦门工行还将准备丰富好礼,包括现场登录工行手机银行、“工行服务”微信小程序参与“云打卡”活动,有机会获微信立减金或精美礼品。
“加油”满分 互动问答趣学金融知识
现场设立三大金融知识“加油站”。在厦门金融监管局指导下,厦门工行将开展涵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反诈防骗等在内的综合宣教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展示、案例剖析、金融知识问答等形式,有效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与风险辨识能力。
厦门工行工作人员还将化身“普法宣传员”,聚焦宪法、民法典、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分发宣传手册等形式,为市民讲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助力市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力防范化解风险。“加油站”还将巧妙融合趣味打卡点,市民可参与互动打卡任务收集印章,兑换精美礼品,让获取金融知识在趣味互动中轻松达成。(注:以上活动礼品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十佳读者代表”被推荐人
28年老读者王灿江
偶然一次读报 改变了他的人生
清晨到办公室,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王灿江总是先翻开一份《厦门日报》。这一习惯,他已经坚持了28年。
对他来说,《厦门日报》不仅是每天的信息来源,更是一份改变过他人生轨迹的报纸。
1997年秋天,王灿江刚从三明来厦门不久,还在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次偶然的翻阅,他在《厦门日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中国中安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正在招人。
“当时觉得《厦门日报》的招聘启事可信度高、含金量大,就决定试试。”王灿江回忆道。凭借法律专业背景,他顺利应聘成功,从公司法务一路做到总经理,王灿江用28年的奋斗,在这家公司站稳了脚跟。小小的招聘启事,打开了王灿江事业的新篇章,也让他与《厦门日报》结下了深厚情缘。“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我今天安身立命的‘本’。”
王灿江说,《厦门日报》不仅帮助他找到职业方向,也融入了他的生活日常。
王灿江几乎每天都要读报两次——早晨到单位后翻阅当天新闻,睡前再细看一遍,补漏白天没读完的内容。“有时候忙起来,白天看得不全,晚上一定要翻完,不能漏掉。”王灿江笑着说。他把读报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也当作了解世界的窗口。消防安全新闻、政策解读……这些内容帮助他更好地开展工作,保持对城市变化的关注。
在所有版面中,他最钟爱的当属“城市副刊”。这里有普通读者写的生活故事,有老照片、老物件勾起的回忆,也有不同视角下的人生感悟。“让我觉得很亲切,有一种温暖和怀旧感。”王灿江说。
二十多年来,《厦门日报》的变化,王灿江都看在眼里。从黑白到彩色,从版式到栏目,报纸一步步在变,而他一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
“现在的版面更吸引眼球,阅读体验也更好。”他说。在他看来,报纸始终在顺应时代,同时坚守品质。即便如今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他依然偏爱报纸,因为“纸张更有温度,有一种无法替代的安心感”。
“读报,是习惯,更是情感。”这是他28年来的坚持,也是他与《厦门日报》最真切的缘分。
“十佳读者代表”被推荐人
厦门日报拍客代岩
高质高频投稿 用镜头记录城市之美
从2024年7月加入“厦门日报拍客群”,到连续多月稳居供图量榜首,厦门日报拍客代岩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喜:2025年7月,她的作品被选用39次,8月被选用27次,如今,她已是群里小有名气的“代老师”。
代岩与厦门的缘分始于一次旅行,这座城市的温情让她最终定居。“定居后每天看《厦门日报》,我留意到天气新闻里有拍客照片。我觉得,镜头里的厦门更有烟火气。”2024年7月,爱摄影的她加入了厦门日报拍客群。
初入群时,代岩的投稿屡屡石沉大海:“那时只会乱拍,不懂琢磨角度。”多亏群里前辈指点,“有位老师分享在天桥上拍三角梅的技巧,俯视角度能把骑自行车的人‘框’在花丛里,特别有生活感,我突然就有了拍照思路。”
在与《厦门日报》的互动中,她渐渐悟出拍摄门道。“以前看厦门,是游客的视角;现在用镜头记录厦门,是参与者的视角。”代岩的手机里存着大量厦门的照片,有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鼓浪屿的样子,有雨后三角梅沾满水珠的样子,有市民在公园里下棋、聊天的样子……“每一张照片,都是我对厦门的热爱。”她说。
“拍客既要拍美景,更要记录城市关键时刻。”这是代岩的感悟。今年8月,台风“杨柳”登陆前一晚11时许,她顶着狂风暴雨出门,镜头对准摇晃的电线杆、坚守的保安。“那天拍的视频,当晚就被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用上了。”代岩说,第二天台风过后,她又第一时间出门,记录道路清理、商户复工的场景。
这份“不怕苦”的劲头,已成了代岩的“独家优势”:天热时,她会顶着烈日去拍环卫工人作业;天冷时,她会早起去拍清晨的菜市场;节假日里,她更是穿梭在各个景点,记录市民游客的欢乐瞬间。“新闻敏锐度是练出来的,我只能依靠勤奋。”
去年10月,代岩来到了厦门日报社读者嘉年华现场,见到群里的熟人们,还偶遇了当年的“十佳读者代表”、同为拍客的林晞华。“当时特别羡慕,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机会。”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份羡慕今年变成了“惊喜”,2025年,凭借高频高质的供稿,她成为“十佳读者代表”被推荐人之一。代岩说,从一个普通读者到拍客,再到被推荐为“十佳读者代表”,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摄影技术,更感受到与城市的紧密联结。
如今,代岩依旧保持着每天供稿的习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傍晚的落日余晖、街头的新鲜事、市民的日常生活,都成了她镜头里的“主角”,平凡却充满力量。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赵张昀 谭心怡 房舒 苏丽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卢婷雯 审核:蔡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