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凭借“微醺”概念与广告植入走红的RIO鸡尾酒,正面临增长乏力与资本信心的双重考验。2025年10月19日晚间,其母公司百润股份(002568.SZ)公告称,实控人、董事长刘晓东通过股份转让套现14.7亿元,已完成过户。
百润股份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8.56%,归母净利润减少3.32%,连续两年业绩倒退。1.26亿的高额广告投入未能挽回颓势,被寄予厚望的威士忌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被誉为国产预调鸡尾酒领军品牌的RIO,为何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
百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润股份”) 始创于1997年,于2011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涵盖预调鸡尾酒和香精香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为“RIO(锐澳)”牌预调鸡尾酒和“百润”牌香精香料。
10月19日晚间,百润股份公告称,其实控人、董事长刘晓东向刘建国转让的6300万股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转让单价为23.337元/股,总价款14.7亿元。刘建国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且不参与公司管理。
此次刘晓东通过协议股权转让套现14.7亿元,接盘方刘建国为温州商人,其旗下拥有本间高尔夫与奔腾电器等产业。尽管百润声称转让旨在“丰富股东结构”,但市场视此举为实控人对业务前景信心不足的信号。
刘建国关联企业
股权变动背后,是百润股份核心业务的持续萎缩。2025年8月,百润股份半年报披露:上半年百润股份营收14.89亿元,同比下滑8.56%,销量较2024年同期减少218万箱。
其中,以RIO为代表的酒类产品收入同比下滑9.35%,该部分收入占公司总营收近九成,其下滑对整体业绩造成直接拖累。有媒体报道经典玻璃瓶装RIO已从多数便利店下架,仅部分商超有售。
为应对RIO增长见顶,百润股份押注威士忌作为第二曲线,2020年宣布募资约10亿元,主要用于威士忌项目;2024年发布首批两款威士忌产品。旗下崃州蒸馏厂截至2025年6月累计灌桶50万桶,并推出“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等十余款产品。然而,威士忌业务尚未在财报中单独披露收入,公司表示其营收占比不足10%,对业绩拉动有限。
事实上,百润股份自2024年起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百润曾凭借《何以笙箫默》《奔跑吧兄弟》等影视剧和现象级综艺植入迅速打开市场。2021-2023年百润基于疫情后线下终端场所的恢复,配合线上渠道传统电商与新兴社交电商并行的策略,实现高速扩张。财报数据显示,百润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7%,净利润几乎实现翻倍。
2021年百润构建了涵盖3度、5度、8度的酒精含量梯度产品矩阵。微醺系列以3%酒精度精准定位女性居家独饮场景,成为核心优势单品;强爽系列以8%酒精度切入男性群体,2022年实现销售量翻倍。
这一阶段百润在进行产品扩张的同时也保证了成本控制,2021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降5.5个百分点,净利率增长3.5个百分点,规模效应下毛利率保持高位。
2023年之后,百润股份的广告投入与营收增长开始出现背离。2024年百润广告宣传费2.49亿元,同比增加34.71%,却未能阻止营收1.38%的下滑。2025年上半年广告费用缩减至1.26亿元,但营收降幅扩大至8.56%。
数据表明,百润过度依赖单一核心品类风险持续累积。2021-2025年半年报显示,核心品类业务收入占比居高不下,预调鸡尾酒业务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85%-90%之间,威士忌等烈酒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未能形成有效的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核心品类的增长已经见顶,2024年预调酒收入26.77亿元,同比下降7.17%;2025年上半年酒类产品销量同比降低12.68%,主力产品动能衰减。
与此同时夜店等娱乐场所闭店导致经销商数量减少,即饮场景受损,2024年即饮渠道销售额同比下降43.58%。
线下消费萎缩,百润却仍未探索线上增长潜力,渠道创新滞后。2025年上半年线下渠道收入占比高达88%,数字零售仅占10.4%。当华润啤酒、五粮液等竞品与美团、京东达成即时零售合作时,百润仍以传统经销体系为主,未能有效覆盖“半小时达”消费场景。
2024年销售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4.51个百分点,净利率下滑1.22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持续收缩。
中国酒业协会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59.7%的酒企营业利润减少;与此同时,全球性的消费理性化与健康化趋势也在挤压着RIO的生存空间。中国酒业智库专家蔡学飞表示:“RIO的困境本质是‘爆品依赖症’的集中爆发。”当赛道整体收窄,仅靠营销输血终难掩盖产品贫血的现实,真正的突围在于扎实的产品迭代与渠道深耕。
撰文 | 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