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生兒育女,按照中國傳統的俗語,第一句應該就是"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孩子養大",事實上,真的沒有什麼能比養育孩子時更關注"屎尿"這個問題了。 關於孩子的大便問題,很多家長都有自己的一部辛酸歷史,除了每天留意孩子有沒有排便之外,還要留意孩子大便的質地、顏色、臭味、以及有沒有食物殘渣。 有些家長還恨不得希望自己能有個小型實驗室,能够清楚瞭解孩子大便裡面的資訊。 span>
孩子的大便其實也是代表身體健康的一個量測錶,可以通過瞭解大便情况來檢測孩子的消化功能是否正常,一旦出現異常,家長也可以及時地做出應對措施。 span>
那麼,不同的大便裏隱藏著什麼樣的資訊呢?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正常的大便
胎便: 胎便是嬰兒在母體內就已經形成的糞便,是新生兒最早的腸道分泌產物,呈墨綠色,形態黏稠。 一般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出生後2-4天大便顏色逐漸變淺至黃色。 span>
母乳餵養: 大便呈黃色或者是金黃色,質地像膏狀或糊狀,無明顯酸臭味,每天排便2-5次,少數會多達7-8次。 span>
人工餵養: 大便呈土黃或金黃色,質地偏稠,帶有一點酸臭味,每天排便1-2次。 span>
添加輔食後: 大便呈棕色或深棕色,質地呈稠糊狀或成型,隨著輔食種類和數量的增多,大便情况會開始變得像大人,氣味也會比添加輔食前大,每天排便1-2次。 span>
< span>孩子長大後,正常大便是黃色,呈香蕉狀的軟便,沒有明顯惡臭味。 span>食物在腸道裏進行消化,腸道內的細菌對食物中的蛋白質進行分解而產生吲哚、糞臭素等物質,而這也是大便臭味的來源。 當添加輔食後,寶寶攝入各類含有脂肪、蛋白質的食物,腸道裏的食物殘渣也會發生變化,大便的氣味也會更重一些。 家長可以觀察近期孩子的飲食情况來考慮是否需要調整飲食方案。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异常的大便
新生兒胎便未排: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未排出胎便,需要考慮和檢查是否與消化道先天畸形有關。 span>
灰白便: 大便呈灰白色或白色,提示寶寶可能有膽道梗阻,需要諮詢醫生診治。 span>
綠色稀便: 當孩子餵養不足時,即孩子沒有吃飽,胃腸道中沒有足够的食物來被膽汁消化,食物殘渣也容易被膽汁影響變成綠色,寶寶也會因饑餓而哭鬧不安,這種情況只需要給孩子新增進食量就可以得到改善。 部分配方奶粉中含鐵量比較多,沒有完全吸收的情况下也容易使大便呈綠色。 span>
蛋花湯樣便: 水分和大便分離,像蛋花湯一樣,大便次數和量都增多,提示病毒感染,多見於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如果次數不多,精神狀態良好,可以先觀察孩子情况,注意水分補充; 如果出現次數增多,持續時間長,孩子伴有哭鬧或精神狀態變差,則需要及時就醫。 span>
泡沫狀便: 大便比較稀且帶有泡沫,酸臭味比較明顯,常因攝入澱粉、糖類物質過多引起的,一般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减少糖份和澱粉的攝入來改善大便性狀,。 span>
油性便: 大便呈淡黃色,液態狀,像油一樣發亮,提示攝入脂肪過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 由於脂肪會在腸道裏產生大量的脂肪酸,刺激胃腸道黏膜,促進了胃腸道的蠕動,從而產生淡黃色的液體。 建議給孩子减少肥肉和油膩的食物,奶粉餵養的孩子,可以暫時改用低脂奶,待大便正常後再恢復正常奶粉餵養。 span>
硬便: 大便幹硬或呈羊糞狀,排出困難,排便頻次少。 兒童便秘需要調整飲食結構,適當新增水分和粗纖維食物的攝入; 培養正確的排便習慣; 必要時可暫時用開塞露排出硬便,再配合其他方法來改善。 span>
血便: 大便中帶有血絲或血塊。 如果血色鮮紅,且黏附在大便上的,一般考慮是肛門和直腸的問題,例如便秘導致的肛裂引起的出血; 如果血色暗紅或黑色,則考慮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先排除孩子是否有食用過鐵劑或富含鐵的食物導致的,另外需要結合孩子的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小兒推拿方案
span> 這裡推家大家一個改善孩子消化功能以及大便情况的保健推拿方案,可以在日常裏給小朋友做一做。 span>
調理方案
< strong>清補脾:0-2歲100次,2-4歲200次,4歲以上300次
< span>分腹陰陽:0-2歲50次,2-4歲100次,4歲以上150次
< span>揉中脘:0-2歲100次,2-4歲200次,4歲以上300次
< span>揉足三裡:0-2歲100次,2-4歲150次,4歲以上200次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trong>捏脊:0-2歲3次,2-4歲5次,4歲以上6次
推拿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小兒推拿是一種相對安全有效的外治法,用小兒推拿調理孩子體質,最終可以達到少用藥、甚至不用藥的效果。 span>
不過,小兒推拿想要達到效果,依據孩子的體質和身體狀態給予適合的穴位處方很重要,其次是手法,關鍵在於"輕快柔和,平穩著實"這幾個要點。 span>
小兒調養| 3個要點,讓"視"界更美好
小兒調養|寶寶吃多吃少,到底誰來决定呢?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吳大嶸小兒推拿"公眾號
執行編輯:盧悅明
稽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