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餐桌,豆类菜总是占据一席之地。它们凭借 “高钙、高钾、高纤维” 的“三高”特质,赢得了 “夏吃豆,胜吃肉” 的美誉。
盛夏时节,多吃点毛豆、豇豆(长豆角)、白不老等豆类菜,不仅得享美味,还能帮助预防因大量出汗导致的电解质流失。那么,豆类菜究竟有哪些营养亮点?食用时又该留意哪些健康隐患呢?
豆类菜在蔬菜界的三大突出优势
豆类菜堪称餐桌上的 “多面手”,常吃能带来不少益处。
丰富的膳食纤维
多摄入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体重控制和血压调节都大有裨益。健康成年人每日推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0克,而在蔬菜中,鲜豆的膳食纤维含量尤为突出。例如,每100克荷兰豆含有6.8克膳食纤维,每100克鲜毛豆含4 克,每100克鲜豌豆含3克。
富含钾元素
大家熟知香蕉的钾含量为256毫克/100克,而各类豆类菜的钾含量也毫不逊色。
以四季豆为例,其钾含量达196毫克/100克,热量却仅为24千卡/100克,钾营养素密度(即钾含量与热量的比值)为8.17,远高于香蕉的2.75,这意味着在同等热量下,四季豆能提供更多的钾元素。
钙质含量可观
鲜豆中的毛豆(未成熟的嫩黄豆),钙含量甚至超过牛奶,这对肠道健康的维护、电解质平衡的维持以及骨骼健康的保护都至关重要。
此外,毛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3.1%,接近猪肉,远超其他蔬菜,且氨基酸种类齐全,是能与肉类相媲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食用豆类务必 “彻底做熟”
尽管豆类菜营养丰富,但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 容易引发中毒,四季豆便是其中的典型。部分鲜豆含有皂苷、红细胞凝集素等天然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不过,这些天然毒素可通过加热破坏,只要将豆子彻底煮熟,就能有效避免中毒。像东北油豆角,由于豆子质地较硬、耐煮,需要炖煮15分钟以上;而常见的四季豆等,至少要炖煮10分钟。
烹饪时应少放油,避免油炸,若选择炒制,最好先用水焯一下,焯后可过一遍凉水,防止其变色。
食物中毒的潜伏期通常为几十分钟,一般不超过5小时,一旦出现中毒症状,需及时就医。
这些人群夏季尤其适合吃嫩豆
出汗较多的人
夏季人体出汗量大,容易造成钾离子流失,严重时可能引发 “低钾血症”,出现心慌、肌肉酸软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毛豆、嫩蚕豆、嫩豌豆、油豆角等嫩豆类属于高钾食物,适量食用有助于及时调节因出汗过多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但需注意,肾病患者若出现高血钾症状,需限制食用;对豆角过敏的人群则应避免食用。
肉类摄入较少的人
炎炎夏日,人们往往食欲不佳,常选择凉拌菜、凉粉凉皮或清粥咸菜等食物,然而这些食物无法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摄入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降低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而毛豆、蚕豆、鲜豌豆等,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求,生物利用率高,是素食人群获取优质蛋白质的理想选择。
容易便秘的人
专家指出,鲜豆类食材兼具大豆和蔬菜的营养优势,尤其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有效预防便秘。
与成熟的干豆子相比,鲜豆的纤维更柔软,且低聚糖(易导致胀气的成分)含量较少,对消化系统较弱的人更为友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500克蔬菜,豇豆、白不老等豆类菜的每日摄入量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即可,而毛豆、鲜豌豆等纤维含量较高的,可酌情减少摄入量。
夏天多吃点豆类菜好处多多
转发给家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