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坚持艾灸,祛除寒湿,疏通经络,延续夏日养生势能,激活身体自愈力
创始人
2025-08-01 00:02:23
0

立秋常被误解为暑热终结的信号,实则此时“秋老虎”肆虐,昼夜温差加大,人体既要应对残留的湿热,又要适应阳气的内收趋势。这种“外热内虚”的特殊状态,反而让寒湿邪气有了可乘之机——白天贪凉饮冷易伤脾胃,夜晚受凉易致经络阻滞,加之夏季积累的湿气未完全排出,形成“寒湿夹杂”的复杂体质。中医认为,立秋后坚持艾灸恰似一场“身体大扫除”: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络活性,既能祛除深层寒湿,又能为秋冬储备阳气,实现“治未病”的养生目标。

艾宜传统明火除烟型艾灸器

一、祛除伏寒湿邪:打破“秋后算账”的恶性循环

1. 寒湿的“潜伏特性”与立秋窗口期

夏季人体毛孔常开,寒湿易随饮食、环境侵入,但因阳气旺盛暂未发病。立秋后阳气渐收,寒湿失去“压制”,可能集中爆发为关节沉重、腹胀腹泻、皮肤湿疹等问题。此时艾灸的“温阳驱寒”作用尤为关键:

  • 穿透性温热:艾绒燃烧产生的近红外线波长与人体细胞共振,可深入皮下组织,融化深层寒湿;
  • 靶向性疏通: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大椎穴、命门穴),引导阳气直达寒湿聚集处,形成“热力包围圈”;
  • 动态平衡:在祛除寒湿的同时,避免过度温补导致上火,通过配穴(如加灸涌泉穴引火下行)维持阴阳平衡。
  • 案例反馈:坚持立秋后艾灸者多反映,往年秋季必发的老寒腿今年未发作,腹胀症状明显减轻。

2. 湿热与寒湿的“双重夹击”应对

立秋后南方仍多“秋老虎”天气,湿热交蒸与阳气内收形成矛盾:一方面外界湿热侵袭体表,另一方面体内阳气不足难以化湿。艾灸通过“分阶调理”破解难题:

  • 初期清表:先灸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合穴)疏散表热,配合阴陵泉穴(脾经合穴)利湿;
  • 中期温中:待表热减轻后,重点灸中脘穴(胃之募穴)健脾化湿,足三里穴(胃经合穴)增强运化;
  • 后期固本:最后灸关元穴(元气之海)培补下焦阳气,防止湿邪再次入侵。

二、疏通经络瘀堵:激活身体“隐形通道”

1. 立秋经络的“季节性调整”

人体经络与自然节气同步变化,立秋后:

  • 肺经当令:需重点疏通肺经(从胸走手),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
  • 膀胱经活跃:作为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立秋后需加强刺激以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 任督二脉衔接:阳气从“外散”转向“内收”,需通过艾灸打通任督二脉(如百会穴、会阴穴)形成循环。
  • 操作技巧:采用“循经灸”法,即沿经络走向缓慢移动艾条,以局部温热感扩散至整条经络为度。

2. 办公室人群的“经络急救包”

久坐、空调房、低头族等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经络瘀堵高发,立秋后艾灸可针对性缓解:

  • 肩颈僵硬:灸大椎穴(督脉要穴)+ 肩井穴(胆经穴位),配合“回旋灸”法(艾条做圆形移动)放松肌肉;
  • 腰酸背痛:灸肾俞穴(肾之背俞穴)+ 委中穴(膀胱经合穴),采用“隔姜灸”增强渗透力;
  • 手脚冰凉:灸劳宫穴(心包经荥穴)+ 涌泉穴(肾经井穴),形成“心肾相交”的温通效应。
  • 效果验证:红外热成像显示,艾灸后瘀堵部位温度显著升高,血液循环改善。

三、增强免疫屏障:构建身体“防御长城”

1. 立秋后的“免疫低谷期”

夏季高温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立秋后气温波动又加重身体负担,此时免疫力处于“青黄不接”状态。艾灸通过以下机制提升防御力:

  • 调节Th1/Th2平衡:刺激足三里穴可增强Th1细胞(抗病毒)活性,同时抑制Th2细胞(过敏相关)过度反应;
  • 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艾灸关元穴能增加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提升机体对病原体的识别能力;
  • 增强黏膜屏障:灸迎香穴(鼻翼两侧)可增厚呼吸道黏膜,减少病毒附着机会。
  • 数据支持:临床试验表明,立秋后连续艾灸者感冒发生率降低。

2. 过敏体质的“季节性调理”

立秋是花粉、尘螨过敏高发期,艾灸可提前干预:

  • 前期预防:立秋前开始灸肺俞穴(肺之背俞穴)+ 脾俞穴(脾之背俞穴),增强肺脾功能(肺主皮毛,脾主运化);
  • 发作期缓解:若已出现鼻塞、流涕,加灸印堂穴(醒脑通窍)+ 合谷穴(疏风解表);
  • 后期巩固:症状缓解后持续灸足三里穴+ 三阴交穴(肝脾肾三经交会穴),防止复发。
  • 用户见证:多位过敏性鼻炎患者反馈,坚持立秋后艾灸后,往年秋季必发的症状今年显著减轻。

四、科学施灸:安全与效果的双重保障

1. 体质评估:中医四诊与现代检查结合

艾灸前需通过“望闻问切”全面评估:

  • 望诊:观察面色、舌苔判断气血盛衰(如面色晦暗提示血瘀,舌苔白厚提示寒湿);
  • 闻诊:辨识体味、呼吸声了解脏腑功能(如口臭提示胃火,呼吸短促提示肺气虚);
  • 问诊:详细询问饮食偏好、睡眠质量、二便情况(如大便溏稀提示脾虚);
  • 切诊:通过脉象感知阴阳虚实(如脉沉细提示阳虚,脉弦数提示肝火旺)。
  • 同时建议结合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现代检查,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艾灸禁忌证。

2. 操作规范:细节决定成败

  • 时间选择:立秋后建议上午9-11点(脾经当令)或下午3-5点(膀胱经当令)施灸,此时阳气升发,效果更佳;
  • 顺序原则:先背部后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阳经后阴经(如先灸大椎穴,再灸中脘穴);
  • 温度控制:以皮肤微红、温热感渗透为度,避免“烫伤式”艾灸(尤其对老年人或皮肤敏感者);
  • 灸后护理:施灸后4小时内避免洗澡、吹风,可饮用温水补充津液,若出现口干可含服乌梅缓解。

3. 禁忌与应急处理

  • 禁忌人群: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皮肤破损处、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手足心热、盗汗)、极度疲劳者;
  • 晕灸应对:若出现头晕、心慌,立即停止施灸并平卧,饮用温糖水缓解,同时开窗通风;
  • 水泡处理: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需用无菌针刺破后涂抹烫伤膏,避免感染。

请勿盲目艾灸,艾灸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前应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评估体质,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排除禁忌证。施灸过程中如有身体不适请立即就医。 立秋后的艾灸养生,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选择,也是对夏季养生成果的巩固与升华。通过科学祛寒湿、疏通经络、增强免疫,我们不仅能缓解季节性不适,更能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愿每个人都能把握这一养生契机,以艾为媒,与自然同频共振,激活身体与生俱来的自愈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南将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贵州... 2025年9月9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盛大启幕。此次酒博会以“...
原创 老... 红餐网消息,9月19日,源自武汉的中式炸鸡代表品牌老韩煸鸡正式宣布赵粤成为其品牌挚友,这也是品牌创立...
原创 蒸... 今天再来分享蒸菜的做法了!蒸菜做法简单,简单的食材组合,再按照自己的喜好调味,一块上锅蒸一蒸即可。低...
【贵州秋食记】秋味|开篇 秋风初起,林城贵阳的街巷里又飘起了熟悉的香气。贵州的秋,是辣椒在铁锅里噼啪作响的热闹;是酸汤鱼咕嘟冒...
这盘线椒炒蛋让米饭连锅端,厨房... “滋滋滋——”铁锅里的油花欢快跳跃,金黄的蛋液裹着翡翠般的线椒段翻滚着,厨房瞬间飘满带着锅气的焦香。...
复刻奶奶的拿手点心:龙须酥里的... 奶奶的厨房总飘着甜香,尤其是她做龙须酥时,细如发丝的糖丝在竹匾上翻飞,像一场金色的雪舞。这传承三代的...
宁波又一家奶茶店疑似撤退!网友... 东论网友@各空发帖称,自己经常光顾的“周四晚”奶茶店在宁波的所有门店突然全部暂停营业。 “周...
京北金秋,长城桑干酒庄升级“采... 京北,官厅水畔的初秋时节天高云淡,当第一缕凉风轻轻拂过燕山山脉的层叠青蓝,一场关于风土、时间与人文的...
原创 秋... 秋天天气干燥,饮食上宜清淡滋养,蒸菜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避免过多油脂摄入,还能健脾养胃,特别适...
金黄酥脆!一口爆汁的牛肉芝士烤... 牛肉芝士烤包子,将鲜嫩牛肉的咸香与芝士的浓郁奶香完美融合,外皮金黄酥脆,内馅饱满多汁,是一道极具风味...
人气热销菜,做法简明,味型多样 巧厨猪手 香辣味的回锅猪蹄,先煮后炸,再回锅爆炒,下酒又下饭。 1.把猪脚治净,放高压锅里掺清水,加...
鲜鹿茸泡酒的正确做法,掌握这些... 鲜鹿茸泡酒是一种广受欢迎的传统饮品,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浓郁的香气使得它在众多泡酒方中独树一帜。为了确...
龙山区南康街道南康社区首届“月...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思路,9月19日,南康社区党委携手共建单位吉林银...
原创 蒸... 各位厨房小能手们,今天我要分享一个让蒸菜从"寡淡无味"变身"鲜掉眉毛"的绝妙方法!没错,就是那三片看...
原创 明... 时间流转,仿佛夏天就在昨日,然而翻开日历,秋天已经过半。秋分之后,各地从真正意义上正式入秋,白天越来...
秋天要多吃这菜,不上火!1锅就... 下班时间紧任务重,给孩子准备饭菜也不能太简单,还是要多保证营养! 肉蛋菜+粗粮,一样不落,真的很难。...
90后女厨师夺冠!带给厨师们哪... 她是小厨阵营的宴究生,是分子料理的全国冠军,更是《一饭封神》舞台上的新王者。 一场持续几个月的美食竞...
秋吃白,病不来!润肺去燥的白色... 秋季肺气当令,收敛为其特性,所以要适当增加酸性食物的摄入,以收敛肺气,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食用,防止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