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干饭人的“酸甜苦辣”史
创始人
2025-08-05 22:03:19
0

全文共3328字 | 阅读需7分钟

古代干饭人们是究竟如何在饭桌上稳占c位,保持干饭人的最佳姿态的呢?这自然少不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调 味 品

对,即使在古代,人们也要绞尽脑汁让餐桌上的美食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其实,这世间不止人生百味,还有辣鸡、咸鱼、风味猪,甜瓜、苦瓜、酸黄瓜......而上天入地的菜类名录,就没有古人调不出来的味道。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酸甜苦辣”的历史吧!

当天地间还是一片混沌,女娲娘娘说要有“味”,于是,便有了人间第一抹味道——咸。

咸被称为“百味之王”,因为这是人类最早的舌尖体验。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制盐的方法。传说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分青、黄、白、黑、紫五样,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说文解字》中记载:“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因此,“盐”字的本意也是“在器皿中煮卤”。

20世纪50年代,福建出土了大量煎盐器具,经考古证明,约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的古人就已学会煎煮海盐。

古代人所采用的这种制盐方式,被称为“晒卤法”——

在海滩边就地取材,将沙子摊晒在地面上,洒上海水,待太阳把海水蒸发之后盐分附着在沙子上,再收集这些沙子用海水浇灌,成为浓卤。最后,注卤于锅,煎熬成盐。

清明上河图盐贩

毋庸置疑,咸是历代餐桌上不能忽略的一道滋味。然而,自先秦起,以辛香为主的各种天然调味品的研发,以及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先秦时酱称“醢”)、豆豉一类酱料的普及,使“咸”味正式进入重口时代。

魏晋 烤肉煮肉图壁画砖

甘肃省博物馆藏

《礼记·内则》中记载酱料:“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兽用梅”,西汉《急就篇》记载:“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芸蒜荠芥茱萸香,老菁蘘荷冬日藏”等咸味制品,让我们不禁感叹:“论会吃,还是比不过老祖宗!”

“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

白居易一首诗娓娓道来,便仿佛让人在唇齿之间感受到一抹恰宜的酸味,荡开在喉腔之中,久久不能散去,回味无穷。

舌尖美味,怎能少得了酸?

据史料记载,除了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调味品是梅子梅子偏酸,做出来的菜品自然也是酸爽可口。若要追溯最爱“酸”味的古人,恐怕非先秦人莫属!

《尚书·商书·说命下》中有言:“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殷高宗武丁时期,贤相傅所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要制作一碗羹汤,盐和梅子是调出美味的必备材料。

虽然贤相傅以此来比喻治理国家的贤才,应如调味一样懂得协调和处理各种情况,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先秦时人们的口味习惯。

除了将梅子作为汤羹的调味品,先秦人们也在烹饪鱼、肉时用梅子去除腥味。正如《晏子春秋》中的独门秘方讲述的一般:“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虽然梅子在先秦时非常流行,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很少听说人们会在厨房备上梅子调味,多数时候,我们习惯会使用食用醋。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专门酿醋的作坊,而且那时候的醋还有一个特殊的称谓——“醯”

汉代时,醋开始普遍生产,到了南北朝,醋的产量和销量都已经达到很大的量。

《齐民要术》曾系统地总结了从上古至北魏时期的制醋经验和成就,共收载了22种制醋方法。

不得不说,古人们为了尝“酸”,也是煞费了一片苦心。

与酸和咸那种刺激味蕾的强烈感不一样,“甜”是一种让人感觉幸福,黏腻,绵长的滋味。

古人有多爱吃糖?

或者你听过诗人咏花、咏蝶,但你听说过有人咏“团子”吗?

没错,宋代的一位极爱吃甜食的诗人史浩,就独爱写诗来赞美那些看起来“胖嘟嘟”的,裹着甜馅儿的团子。

比如,他在《粉蝶儿(咏圆子)》中写道:

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

看仙娥、骋些神变。

咄嗟间,如撒下、真珠一串。

火方然,汤初滚、尽浮锅面。

歌楼酒墟,今宵任伊索唤。

那佳人、怎生得见。

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浪儿门,得我这些方便。

又比如在他的另一首《人月圆(咏圆子)》中将团子比作娇俏的美人,可见他对甜喜爱程度之深:

骄云不向天边聚,密雪自飞空。

佳人纤手,霎时造化,珠走盘中。

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

香浮兰麝,寒消齿颊,粉脸生红。

然而,“甜”在古代并不易尝得,因为天然糖如蜂蜜是极为珍贵的物料。

好在,爱吃的古人们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味蕾闲着,即使没有天然糖,他们也能制造出可以替代它的调味品——

饴是一种以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一种甜味调料。

《诗经·大雅》中有一句“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大意是说,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象饴糖一样甜。说明早在西周以前,人们就已经在使用“饴”这种东西了。

到了西周时期,饴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

当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寻常百姓们餐桌上的美食,才有了“含饴弄孙”中对于古代生活美好的畅想。

西汉时代,人们普遍开始使用甘蔗制糖。刘歆在《西京杂记》曾记载:“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这里的石蜜,即是指以甘蔗为原料制成的甜味制品。

唐代花式点心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藏

唐宋年间,随着技术的发展,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白糖、冰糖等相继出现。尤其是宋代生产的糖霜,可谓一绝。

或许正是在“甜”味的海洋中,才蕴生了宋代那些对糖“趋之若鹜”的诗人们。

苏东坡在游历时无意尝到糖霜,忍不住作诗云:“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而黄庭坚写的“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甚至完全不顾自己的文人形象,以“舌尖舔舐鼻尖”来形容对糖霜的乍见之欢。

辣椒在明朝时才传入中国,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问世的《遵生八笺》,第一次对辣椒这种外来物种进行了文字记载:“番椒,丛生花白,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那么,难道古代中国人就不吃辣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我们今天在超市所常见的辣椒确实是从外传入,但是,古代人同样吃辣,只不过他们会使用椒、桂、姜、葱、蓼、芥等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辛香调味品代替辣椒。这些都是中国原产的本土调味品,同样可以调出千奇百怪的辣味,极大地诱发食欲,满足味蕾的享受。

《论语·乡党》中记载:“不撤姜食,不多食。”,东汉张衡《七辨》记载:“芳以姜椒,拂以桂兰。”可见,即使没有辣椒,古人们也有各种方法产辣。

事实还非完全如此。搜刮完本土所有可以制辣的食物之后,老祖宗们又将垂涎辣的目光瞄向了遥远的边疆地区。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除了带回来稀世珍宝,还有蒜、芫荽 (香菜)等“胡味”。其中,胡椒就是一种珍贵的辣味调味品。

胡椒原产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虽然广为栽种,但是产量一直有限,直到元代都是调味品界的“爱马仕”。

假如有机会穿越到古代,别犹豫,拿一麻袋胡椒,就能发财致富。唐朝时富人们不存钱,存胡椒。明朝时,胡椒作为俸禄发放至官员。想象一下发工资时,官员们兴高采烈地拿着一篮子胡椒回家过年的场景。

明清以后,由于辣椒的引进,中国饮食发生了革命性影响。

最开始,辣椒被当作观赏,因为它独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泽。但是,钻研美食的中国人是不可能放过任何一种可食用的物种的!不久,人们就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尤其是一向嗜辛辣的四川、湖南等地。

于是,辣椒的命运,也和其他调味品一样,最终不能幸免于成为饭桌上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道菜品。

古人们从此告别了对花椒、生姜的依赖,真正地走上迷恋辣椒的不归之路,至今仍是如此。

也许,古代的生活还没有像如今一样发达的技术,古人们限制于地区也并不能品尝到世界的美食。

但无论是古代干饭人还是现代干饭人,都在同样的酸甜苦辣中,找到了舌尖的一丝慰藉,而正是那抹从嘴角流进心田的味道,熨平了波折生活中的焦灼与不安。

参考文献:

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

西汉 史游《急就篇》

西汉 《西京杂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倪方六《古代美食如何“有滋有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岭南妇科养生坊|高温+姨妈=双... 【岭南妇科养生坊】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青春期的月经失调、育龄期的不孕、更年期的抑郁……皆能...
原创 明... 8 月 7 日立秋一到,巷子里的老人们就开始念叨:“该买些瓜果‘咬秋’了。” 这 “咬秋” 是咱老祖...
西北娃贝贝:黄花菜排骨香喷喷家...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体质弱,其实有一个简单秘诀——餐桌上常备香喷喷的肉菜。 排骨富含优质蛋白质和...
转载 | 惠州日报 大师加盟筑... 转载 | 惠州日报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大国发展离不开大国工匠,名校发展离不开名师加持。7月2...
消费者曝光知名零食品牌鸭爪发霉 该帖引发网友评论热议。有消费者展示漏气包装内泛绿变质的鸭腿,另有购买者控诉雪糕中嵌有毛发,涉事门店分...
原创 九... 九江萝卜粑:码头烟火里的春味记忆 文:桂孝树 长江水裹挟着泥沙在浔阳江头打了个旋,把鄂东的码头号子和...
AI包办、30分钟即可生成!别...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养生”关键词,一串古色古香的画面扑面而来。 以AI生成的水墨动图为背景,AI旁...
税惠添力 眉山非遗“老味道”焕... 非遗传承,从来不只是守着老手艺过日子。在眉山,丹棱冻粑的糯、彭山八百寿酒的香……这些刻在当地人记忆里...
12道 旺销招牌菜,时尚融合 青辣汁水库翘壳鱼 主料: 翘壳鱼2500克,确保选用新鲜的大翘壳鱼,这样蒸出来的鱼肉会更加鲜嫩可口...
夏天吃藕,天经地义。 夏天吃藕,天经地义。 藕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七孔藕和九孔藕,口感很不一样,看你想吃哪种。 九孔藕顾名思...
原创 油... 油饼怎么做分层不硬?牢牢记住3个窍门,又软又多层,凉了也不硬 饼的做法有很多,其中油饼特别受欢迎,它...
“经典古方”翻红,这届年轻人找... “古方新制”,搅动千亿行业。 历史是个圈。在经历了“成分党”“场景党”的进化后,年轻人重新开始拥抱“...
原创 三... 昨天分享了一道适合夏天吃的一锅鲜,清爽不腻,鲜美开胃,有汤有菜格外开胃。今天再来一道更适合三伏天吃的...
烧烤居然是酸的?在别的地方这绝... "这烧烤怎么是酸的?"——放在全国大多数地方,这句话足以让老板惊慌失措地跑出来解释,甚至可能引发一场...
行业激辩光瓶酒热潮,行业风口还... 执笔 | 姜 姜 编辑 | 骆 言 白酒行业正掀起一场颠覆性的"光瓶革命"——当高端化浪潮遇冷,20...
原创 甘... 以下是根据综合甘肃各地特色和文化影响力评选出的羊肉十大做法,按照流行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并结合其地域分...
素食吃多了竟然伤肾?研究表明:... 众所周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会给肾脏带来负担,增加肾病风险。但一项相关研究表明,素食如果吃得不当,...
原创 中... 标题:中国五大畅销啤酒品牌,第一名是啤酒行业的龙头老大,你喝过吗? 在中国的啤酒市场上,有五大畅销...
原创 吃... 吃红薯不如先吃它,好一个“秋补第一菜”!随手炖一锅,粉糯鲜香、比肉够味,现在吃正当季。真是一场秋雨一...
原创 五... 在探索美食的奥秘时,我们常常忽略了食物之间的巧妙搭配,它们不仅能提升食物本身的风味,还能极大地增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