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福山莊北滘店。
顺德鱼生。
古法叉烧。
聚福招牌骟鸡。
在顺德,经营了30年的聚福山莊是地道粤菜的代表。1995年创立,两代人坚守,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闻名。其招牌古法叉烧,工序繁复,“一段五花肉去掉头尾,只取中段,用穿插法将咸蛋黄置入肉中,选择两百斤以上土猪肥瘦适宜的正腩部位,只能做四至五份。”这道菜的魅力,曾让美食家蔡澜三度专程造访。如今,一条记录“蔡澜三访聚福”的短视频在抖音播放量超百万,成为老店新传的注脚。
然而,传承并非固守。接过父辈重任的聚福山莊现任“掌门人”卢锦辉清醒地认识到挑战:“老字号常给人印象是街坊喝早茶、办宴席,与年轻人有距离。”看着店内的白发常客,他意识到,仅靠熟客生意,只会越走越局限。聚福山莊的“年轻化”转型势在必行。
从灶台到镜头
拥抱新渠道
卢锦辉带给聚福山莊的转型是多维度的。
在菜品上,聚福山莊一改传统的大盘大碟,推出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精致摆盘;同时调整传统顺德菜偏甜的口味,注重少油少糖,契合年轻人的健康需求。
更具突破性的是拥抱抖音。此前从未接触过短视频的卢锦辉,最初对在抖音上经营存有疑虑。但随着对互联网影响力的认知加深,以及在平台业务人员的助力下,他决心从厨房灶台走向屏幕前,为老字号寻找第二春。
卢锦辉决心先从短视频做起:亲自策划内容,购置专业拍摄设备,带领团队投入短视频创作。卢锦辉的短视频内容聚焦顺德美食精髓:展示经典与创新菜品的精湛工艺,揭秘后厨日常,解读本地特色食材及传统技法。“我们通过短视频,融合地域文化和美食进行传播”。拍摄间隙,常能看到卢锦辉踩着凳子亲自取景的身影。
深耕内容引爆直播
登上全国榜单
顺德人讲究“不时不食”,像“冬吃萝卜胜人参”这样的俚语,也成为聚福山莊拍摄视频的灵感来源。短视频积累人气后,聚福山莊将目光投向抖音直播,借助抖音生活服务探索生意新增量。
首播即取得惊人战绩:支付交易额(GMV)超150万元,直播间曝光量突破150万,一举登上抖音全国地方菜榜单第二位,这一成绩坚定了卢锦辉深耕线上的决心。
随着直播越来越多,运营模式也随之升级:从依赖代运营转向组建自有视频与直播团队。卢锦辉亲力亲为,将内容研究纳入日常管理,制定了线上运营策略——每季度策划一次大型主题直播,辅以日常小型直播和持续短视频更新。为匹配线上传播,聚福山莊各门店主打产品差异化,例如有的门店主推鱼生,有的则主打烧鹅,并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以吸引目标客群。凭借对内容的持续投入,聚福山莊稳居抖音全国地方菜榜单前列。
线上渠道也带来了新的营销方式。聚福山莊在抖音生活服务推出了丰富的定制套餐和优惠券,折扣力度多在6至9折之间。其中,热销的“30周年庆”90代100元代金券已售出超7000份,收获了大量线上好评。
客流结构优化
老字号走向新生之路
经过一段时间在抖音里的耕耘,聚福山莊的转型有了显著的效果。
最直观的变化是客流结构优化,卢锦辉期待的年轻面孔大幅增加,“年轻游客已占到店总客流的三分之一”。这些游客往往在前往顺德前,就通过短视频或直播被“种草”,并提前购买优惠券,将聚福山莊列为旅行必打卡点。
客源构成上,约20%为保持高频复购的本地熟客,彰显了深厚的品牌忠诚度,甚至有当地家庭祖孙三代的婚宴都选择在聚福举办。而通过抖音引流而来的新客,特别是年轻游客,则成为业务增长的新动能。他们到店体验后,又乐于在社交平台自发分享,形成对餐厅的“二次种草”,构建起“线上传播—线下体验—再传播”的正向循环。
抖音生活服务平台帮助聚福山莊突破了地域限制,影响力真正“走出顺德,走向全国”,吸引了以往难以触达的增量消费人群。深度线上运营持续夯实了品牌效应。对聚福山莊而言,抖音不仅是重要的销售渠道,更是与用户(尤其是新世代消费者)建立长期连接、培养品牌忠诚度的关键阵地。
“铁锅炒了30年,火候不能丢;但锅铲也得会用新姿势”,卢锦辉始终强调产品品质是根本,同时也深谙“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实。自媒体时代必须跟上潮流,拥抱新渠道、新方法。以卢锦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餐饮人,正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借助抖音生活服务等新平台,成功打破圈层,实现品牌焕新与业务可持续增长,为老字号开辟出更广阔的未来图景。
撰文:叶丹 受访单位供图
上一篇:客家“铜锣烧”堆起岁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