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运转的机器,气血就是最根本的动力。气血充足,人看起来就年轻,有活力;气血不足,体力和精力都会下降。
在中医看来,饮食是气血的重要来源,有几种食物是脾胃最易接受、最高效的气血原料。
《生命时报》邀请中医专家,告诉你哪些食物补气血效果好。
4种食物是气血最高效的来源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李宝乐提醒,一定要确保每餐有适量的主食,这是养胃气、保气血的根基,不可用蔬果、肉类替代。
中医语境中的主食指五谷,即稻(大米)、麦(小麦)、稷(小米)、黍(黄米)、菽(豆类)。
《黄帝内经·素问》开宗明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将五谷置于饮食结构的核心地位。
“五谷为养”中的“养”,说的就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气血。
李宝乐说,温热的米饭、馒头、面条或杂粮粥,都是脾胃最易接受、最高效的气血原料。
No.1
米 饭
《神农本草经疏》记载:“梗米,即常食之米也,感天地冲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
北京电力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全贞雪表示,大米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更重要的是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与父母带给孩子的先天之气同等重要,因此「米」被奉为谷类之首。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葛来安补充道,粳米粥中最上层的“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
No.2
馒 头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表示,小麦不仅是粮食,也是一味良药,其性味甘凉,入脾、肺、心经,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功效,有助除热止渴、宁心安神、止虚汗。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发酵的面食,如馒头、发面饼。
No.3
面 条
面条的原料多为小麦,跟馒头类似,“五谷”类食物性味多甘平,大多具有健脾益气、和胃调中等作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恶心呕吐的情况下食用。
No.4
杂粮粥
杂粮粥包含多种谷物,比如大米、小米、高粱等,会被脾胃分解、转化为气血。
煮粥时,还可以适量加入健脾食材同煮,如山药、莲子、芡实、红枣、炒薏仁等。
这样吃五谷,控体重且不伤气血
专家们提醒,有的人为了减肥,干脆不吃主食,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不吃五谷,气血生成的根本环节会遭到破坏,身体被迫启动“紧急预案”,代价就是气血不断耗损,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
要想控体重,且不伤害气血,需要学会聪明吃主食。
粗细搭配,营养更佳
可将主食中1/3~1/2的精米白面替换为全谷物(糙米、燕麦、小米、藜麦)或杂豆(红豆、绿豆、芸豆)。
脾胃虚弱者(表现为长期消化不良、腹胀或拉肚子),可从小比例开始,或将粗粮打成米糊食用。
食量适宜,个体有别
主食摄入量需根据年龄、性别、活动量、体质、消化能力灵活调整,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
例如,活动量中等的健康成年女性每餐的主食生重,控制在75~100克(约1~1.5碗米饭)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等需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人群,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科学安排主食的种类,不可盲目套用上述建议。
尽量少碰5种伤气血的食物
五谷养气血,那哪些食物吃多了会损伤气血呢?专家们列举了以下5种。
1
“凉”的食物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喜温恶寒,如果吃凉纳冷太多,会使胃的阳气受损,影响消化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生成。
建议平时喝温水,尽量不碰冰棍、冰镇饮料或冰镇水果,如果实在想吃,可在一天中的正午时间进食,浅尝辄止,不宜贪嘴。
2
油腻的食物
油腻的食物难以消化,易化生湿热,困脾伤胃,影响脾胃燥湿平衡。
建议脾胃弱的人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这类食物除上述提到的五谷外,还包括山药、南瓜、红薯、红枣等。
3
酸度高的水果
酸味水果含有单宁、原花青素等物质,易引起蛋白质凝固,如果胃中黏液分泌不足,可能让消化道黏膜表面受损。
过多食用百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易引起肠胃不适,甚至加重胃痛、烧心等不适。建议选择较“温和”的苹果、香蕉、桃子、草莓等水果。
4
辛辣刺激性食物
跟油腻食物一个道理,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大蒜、洋葱、咖啡、浓茶、酒类等,容易给脾胃增加负担,这类食物不宜常吃。
5
黏滞的食物
一些吃起来很黏的食物如粽子、汤圆、黏豆包、驴打滚等,多以糯米或黄黏米为原料,虽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但由于性质黏腻,不易被消化吸收。
有些脾胃虚弱的人,吃一点儿糯米就腹胀,因为脾胃根本转不动,更别提靠它们补气血了,尤其是舌苔厚腻的人,更要敬而远之。▲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