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万物渐丰,正是茉莉花茶香气翻涌之时。
8月初,央视新闻频道以《茉莉花味的夏天 “带得走”的城市记忆》为主题,报道“一朵花”激活福州夏日文旅经济;刚刚落幕的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中,《茉莉花》民歌不仅是中国代表团的入场伴奏曲,还是顾荃佳、马一星、丁雯妍夺得体操技巧女子三人项目金牌的演绎主题……这些报道与聚焦,揭示着茉莉花茶产业愈发高涨的热度和关注。
△窨制中的茉莉花茶(“说茶”摄)
当前,茉莉花茶所承载的意义,早已不止于单纯的杯中香茗。不断升级突破的产业形态,让茉莉花茶可视、可听、可嗅、可触、可品,具备更多可能。
换个视角看茉莉花茶产业,“说茶”带你深入剖析其赛道增长潜力。
“变形记”一:
新产品 新业态
NEWS
”
茉莉花茶,正在经历一场华丽蜕变。市场新趋势与年轻消费者的交汇,衍生出新兴的产业业态,打开产品创新多维空间。
新茶饮、新茶食、茶文创都是茉莉花茶的延伸舞台,而健康化、在地性、跨界联名正成为关键破局方向。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指出,茉莉花茶的产品创新可从“味觉体验”和“文化共鸣”发力。
一、产品形态的跨界融合
突破传统散茶、袋泡茶形态,开发“场景化”产品: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茉莉花茶 +”新茶饮基底,如适配冷萃、气泡茶的高香茉莉花茶浓缩液,或与水果、乳饮结合的预调茶(如茉莉青提冰茶、茉莉奶盖茶粉);拓展新茶食边界,将茉莉花茶风味融入烘焙(茉莉酥、茉莉麻薯)、甜品(茉莉慕斯、茉莉果冻),甚至savory品类(茉莉风味卤味、调味盐),形成“喝茶、吃茶、用茶”的全感官体验;探索功能性延伸,结合茉莉花的舒缓特性,开发助眠茶包、花香浴球、茶味香薰等衍生产品,实现“从饮品到生活方式”的拓展。
二、文创开发的文化锚点
以“茉莉文化”为核心,打造有故事的产品:深挖历史脉络,如复原明清茉莉花茶窨制图谱,设计“古法窨制”主题礼盒,搭配手绘工艺步骤卡片;结合地域特色,若产区有茉莉种植或窨制传统(如福州、苏州等),可推出“产地溯源”文创,将当地人文景观(如茉莉园、古茶坊)印制成包装插画,附二维码链接产区故事;联动非遗与时尚,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设计,推出“大师联名款”,或与国潮品牌跨界,开发茉莉主题服饰、茶具周边,让茶文化“可穿戴、可展示”。
事实上,市场已给出了前沿的探索和答案。
“食”与“饮”两大维度,是茉莉花茶创新业态的直观切入点。具有香气与风味独特的茉莉花茶,已成为新茶饮领域的“老牌明星”。据国茶实验室盘点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上新的334款新茶饮产品中,有137款选择用茉莉花茶作为茶底,占比达41%。近年来,茉莉奶白、虎纠茉莉等以茉莉花茶为研究重点的新茶饮品牌,愈发受到市场喜爱。如茉莉咖啡、茉莉冰豆浆、茉莉花茶中式精酿等饮品创新同样热度不减,足见茉莉不断翻涨中的影响力。茉莉花茶的“破圈”远不止于饮品维度。茉莉花茶冰淇淋、茶含片、软心酥、凤梨酥、鲜花饼等新茶食,同样频频刷新大众对茉莉花茶的概念认知。
在“可穿戴”“可展示”“可使用”维度,如福建春伦集团推出的茉莉花精油皂,不仅香气扑鼻,更以纯天然的成分和卓越的护肤功效,赢得众多消费者青睐;茉莉花茶香氛能持续散发香气,营造温馨氛围。此外茉莉香囊、茉莉花茶冰箱贴、茉莉花茶主题帆布袋等文创产品,也进一步扩大着茉莉花茶的影响力。
△福建春伦集团开发的茉莉花茶衍生品和以茉莉花茶来调饮的花果茶饮品(福建春伦集团供图)
爆款频出的“茉莉花茶+”探索,赋予市场更多可能性。在“重新做一遍”茉莉花茶的过程中,品牌们实践出了自己的答案。四川奉贵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昊表示,其在茉莉花茶相关产品的创新上,存在四大发力方向:
一、新式产品开发
如将茉莉花茶和中药材、药食同源食材进行复配,开发具有一定延伸功效的茶饮产品,契合大健康的趋势方向。
二、茉莉花茶纯露萃取应用
萃取茉莉花茶纯露,应用于日化品、食品添加中,可拓展更多场景可能。
三、多元化复配
将六大茶类不同品类品种的茶和茉莉花茶进行复配,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口感层次,呈现多元化的品饮体验。
四、情绪价值挖掘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加大对其情绪价值和故事性的挖掘,让消费者更容易感受到茉莉花茶的文化价值和魅力。
△复配的茉莉花茶产品(奉贵人茶业供图)
“变形记”二:
新渠道 新市场
NEWS
”
蓬勃的市场需求,加速茉莉花茶产业的破圈步调。
当前,新渠道、新市场的拓展,正是茉莉花茶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在现有的线下和线上渠道基础下,茉莉花茶还在拓展更多新维度。今年5月到8月频繁开展的茶博会活动中,茉莉花茶高频登场,品牌展出的同时,茉莉花新茶饮、茶文创等要素的呈现进一步常态化,加速其影响力扩散。
杰出中华茶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表示,茉莉花茶的市场拓展,要在国内、国外全面发力。
一、扩大国内市场
目前,茉莉花茶主要销售区域为东北三省、华东及西部地区,市场范围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品牌宣传,突出产品体验(如强调“喝到春天的味道”),并融入健康理念,通过科学研究向消费者传递饮用茉莉花茶的具体益处。进而培育更多的茉莉花茶饮用消费群体,尤其是要重点培育年轻消费群体,提升他们对茉莉花茶的认知和接受度。
二、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是全球茉莉花茶的主要生产国,具备出口优势。
针对西方消费者的调饮习惯,可推广茉莉花茶作为一种适配的饮品选择。借助华侨对家乡特产的情感联结,还可通过侨胞渠道促进海外销售与文化传播。如福州“蝴蝶牌”茉莉花茶在法国巴黎等国际市场广受欢迎,一定程度上说明侨乡情结可作为拓展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
以福州茉莉花茶为例,对于茉莉花茶的渠道拓展,福建春伦集团提出,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人们对茶的日常消费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品类丰富性价比高,有体验价值的福州茉莉花茶成了消费新导向,不管是传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有了福州茉莉花茶的身影。
在传统渠道,越来越多的茶空间把福州茉莉花茶作为客户新消费品鉴体验,成为茶类推广的新方向,在新兴渠道方面,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越来越多新茶饮的重要选品,不管纯茶还是奶茶果茶都成为高端新品首选款。未来福州茉莉花茶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新茶饮市场成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福建春伦集团供图)
福州案例,给到全国茉莉花茶产业渠道布局的拓展参考,关键在于洞察新风向,转换新思路,积极拓展更多可能受众。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循序渐进。
一味“野蛮”扩张不可取。可能会如彼时红茶、白茶产业全国“一片红”“一片白”的境遇一般,遭遇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危机。茉莉花茶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有力监管与市场的自我调节,核心突围方向不是盲目扩大产能规模,而是做精做深产业优势。在这之中,找准坐标方向尤为重要。
百变茉莉花茶的时代新发展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新坐标
NEWS
”
展望未来,茉莉花茶产业还能往哪些维度发力,解锁更多红利与机遇?
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个性化”的问题。苏峰提出,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可采取“差异化定位、重点突破”策略,避免同质化竞争。
如广西横州,依托规模化产业基础,可重点开发茉莉花及茉莉花茶的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强化市场影响力;福建福州,因种植规模萎缩和生产成本上升,需转向文化赋能,挖掘历史底蕴,开发文旅产品(如文化体验、旅游消费),形成文化品牌优势,可集中资源,搭建科研平台,联合高校及政府力量,攻关茉莉花茶关键技术,产出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其他产区,如四川犍为等,也需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差异化定位。
对于茉莉花茶产业的创新发展,王岳飞表示,可深耕以下三大维度:
一、工艺科技化与标准化
一方面,传承“窨花”核心技艺,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窨制过程中的温湿度、花量配比等关键参数,建立标准化体系,提升产品稳定性;另一方面,探索轻发酵、低窨次等新工艺,开发“清爽型”茉莉花茶,适应现代消费者对“淡香、低刺激”的需求。
二、品牌IP化与国际化
打造“中国茉莉”超级IP,通过影视剧植入、文化展览等方式输出“茉莉+茶”的东方美学;同时,借力茉莉花在全球的广泛认知(如东南亚、中东等地对花香茶的偏好),开发符合国际口味的便携装产品,拓展海外市场,让茉莉花茶成为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香名片”。
三、产业链绿色化与融合化
推动茉莉种植、茶叶生产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在产区建设 “茉莉循环经济产业园”,花渣用于制作有机肥,茶渣开发成膳食纤维,形成“种植—加工—废弃物利用—文旅”的闭环,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茉莉花茶的创新,关键在于守住“花香入茶”的独特灵魂,同时用现代思维重构产品、渠道与文化表达。期待看到这一传统茶类在新消费时代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
茉莉花茶,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传统茶产业的边界与想象,在文化创意、跨界融合与渠道革新中绽放出多元可能。
这场产业“变形记”,不仅是传统茶业与现代文明的深度对话,更折射出中国茶产业突围的微观样本。在关于香气与创新的追逐探索中,中国茉莉花茶释放出蓬勃生机与生命力,迎来阶段性新发展。
责编 / 石彤彤
编委 / 王妙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