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海鲈果味足 鲈鱼球酸辣爽 鱼蓉塑成鲍鱼 名厨争霸“年鱼”百味香
创始人
2025-08-26 08:02:56
0

斗门刘土钦师傅巧妙地将鱼蓉塑造成鲍鱼形态。

香港名厨李文峰在制作“金秋绣球”。

澳门名厨何爱民在制作“黄金之路(鲈)”。

珠海市斗门区食品工业行业协会会长谢祖铭(右)和香港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陈嘉华。

8月20日晚,珠海斗门体育公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中国‘年鱼’国鲈食尚粤港澳‘白蕉海鲈’美食分享会”在这“中国海鲈之乡”隆重启幕。来自香港、澳门和斗门本地的三位名厨首度同台,以一条白蕉海鲈为命题,展开了一场舌尖上的技艺对话——这不仅是一场风味竞技,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餐饮融合与预制菜产业进阶的生动注脚。

以鲈为媒

三地名厨同台演绎“一味同心”  

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国鲈”美誉。其肉质洁白细腻、鲜嫩无腥,早已不仅是斗门的物产名片,更成为粤菜海鲜文化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本次活动由南方都市报社与珠海市斗门生态农业园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味觉为纽带,深度连接粤港澳三地情谊与餐饮资源。

三位主厨——香港亚洲名厨、香港餐饮行业协会代表李文峰,澳门饮食业工会常务理事、澳门厨师代表何爱民,珠海市斗门区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代表刘土钦——以白蕉海鲈为材,各展创意,呈现出一道道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精品菜肴。

何爱民以“黄金之路(鲈)”为名,将酥炸海鲈搭配芒果与苹果果肉,咸香与果酸交错,仿若“一口咬碎盛夏,满嘴尽沐金秋”。

李文峰则以东南亚冬荫功汤为灵感,手打鲈鱼球融椰香与酸辣于一体,定名“金秋绣球”,清新不腻、别有风情;刘土钦巧妙将鱼蓉塑作鲍鱼形态,定名“金鲈赛鲍鱼”,淋浓郁高汤酱汁,形神兼备、意趣横生,引来现场连连惊叹。

借“年鱼”搭台

促三地餐饮文化深融共生  

美食分享会现场人头攒动,香气四溢。众多市民与游客驻足品鉴,对以白蕉海鲈为基础创新推出的各色菜品赞不绝口。

“没想到鲈鱼还能这么吃!外酥里嫩,果香满口,一点都不腻,太有创意了!”市民李先生连连称赞。首次参加品鉴会的吴女士也表示,“原来白蕉海鲈可以有这么多种做法,真是大开眼界!”

本次活动作为“欢聚珠海 干杯世界——2025年珠海青岛啤酒嘉年华暨美食潮玩季”的重要环节,不仅成为嘉年华的“味觉担当”,更借助这一流量平台迅速“出圈”,成为粤港澳三地餐饮文化交流的亮眼实践。

珠海市斗门区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陈春丽指出,啤酒嘉年华自带高人气,美食则是休闲消费的刚需。二者联动可实现互相赋能:“美食为嘉年华注入文化内涵,延长游客体验与消费时长;嘉年华则为白蕉海鲈提供品牌曝光,助力斗门餐饮发展。”

何爱民认为,这类交流不仅能开拓厨师视野、提升技艺,更可展现湾区各地独特的烹饪艺术,“让更多人认识并爱上我们共同的美食文化”。

香港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陈嘉华表示,以“年鱼”为载体,为三地餐饮人搭建起宝贵的交流平台,“既促进传统菜式的融合创新,更为携手开拓市场、将大湾区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提供可能”。

未来粤港澳三地如何进一步推动餐饮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陈春丽直言,“考虑到活动的效益,接下来,可整合双方资源,建美食交流平台,推动菜品创新。让本地厨师学港澳先进理念,同时传播斗门海鲈文化;共同研发创新海鲈菜品,拓展市场。

陈嘉华则表达了更直接的合作意向,“我们计划建立直供供应链确保品质,并通过厨师交流活动共同研发新菜式,实现优势互补。”

贯通“三产”

“国鲈”游出预制菜产业新天地  

艾媒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广东预制菜产业规模已突破960亿元,占全国13.7%,同比增长超28%,企业数量约8000家,产业活力充沛、方兴未艾。

斗门作为全国最大的海鲈养殖基地和交易集散地,产量占全国近六成,“中国海鲈之乡”实至名归。依托这一优势,斗门率先规划建设广东省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并被赋予“灯塔园区”的标杆使命。

近年来,斗门区以“一条鱼”贯通一二三产,瞄准“国鲈”构建预制菜核心竞争力,力图将“白蕉海鲈”打造为百亿级预制菜产业新引擎。

今年5月25日,斗门区水产预制菜产业园一期核心项目——集元产业链共享平台正式投产。该平台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集精深加工、智能冷链、智慧物流与创新研发于一体,是构建“海洋牧场-加工园区-消费市场”完整产业链生态的关键一环。预计全面投产后,将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建设方珠海集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亦是本次美食分享会的赞助单位,也是斗门区食品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单位。该公司总经理谢祖铭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国鲈’游得更远,让乡亲们的生活更甜!”

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本次美食分享会不仅展示了白蕉海鲈作为高端食材的多样可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与消费环节的深度融合与价值提升,“为斗门预制菜产业注入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市场动能。”

记者手记

从一尾海鲈到一桌佳肴,从一味食材到一条产业链,白蕉海鲈正以“年鱼”之姿游出斗门、游向湾区、游入亿万家庭餐桌。其背后,是粤港澳三地餐饮文化的深度交融,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依托特色物产推进三产融合、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味觉促融合,以产业谋未来,“一条鱼”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采写:南都记者 李洁琼

主办方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自从学会这4道面食,秋天再不蒸... 自从学会这4道面食,秋天再不蒸馒头了,做一次一周不早起。生活饮食一直都离不开面食,尤其是早餐。面食有...
原创 马... 家人们,今天咱唠唠一个超新奇的事儿 —— 马拉维人用香蕉酿酒!你能想象吗,平时咱当水果吃的香蕉,在马...
重庆陈麻花酥脆!咸甜两味拧成绳... 本文将全方位解读重庆陈麻花这一特色美食,先概述其以酥脆口感为核心,拥有咸甜两味经典搭配,是深受大众喜...
石家庄缸炉烧饼:5 块钱管饱,... 本文围绕天津锅巴菜展开,详细介绍这道以绿豆面为主要原料的特色美食。先概述其在天津饮食文化中的地位,接...
喜茶上线拼好饭,连锁奶茶正被外... 界面新闻记者 | 卢奕贝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喜茶改变了它持续7年之久的线上渠道分布。 8月...
烟火广东:藏在“2号餐”里的人... “点份2号餐”,一个心照不宣的暗号,一份有荤有素的“碟头饭”便端到了面前。温热的饭菜,不仅填饱了少年...
打酒节:喝白酒时,这几类菜不适...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美酒与佳肴常常相得益彰。然而,在选择佐酒菜肴时,我们需留意哪些食物不宜与...
原创 秋... 秋天的菜市场啊,那叫一个活色生香!跟夏天比,一点儿也不输阵仗。水灵灵的白萝卜堆得像小山,翠生生的长豆...
原创 红... 红烧肉好吃有诀窍,牢记4点,出锅软糯不柴,色泽红润,香浓入味 说到红烧肉,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它就...
懒人福音!1锅出3菜的「懒人焖... 对于当代打工人、学生党以及所有“厨房小白”来说,做饭最痛苦的是什么?不是洗菜切菜,也不是调料配比,而...
昆明街头月饼飘香,火腿月饼仍稳...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半月,但昆明已经提前被月饼香气包围。8月25日,记者走访昆明部分超市、农贸市场,琳...
俗话说秋天吃八鲜,一年病不沾,... 俗话说:“秋天吃八鲜,一年病不沾。”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大自然慷慨地赐予我们各种新鲜食材。这些食...
五星酒店椰香排骨秘方!1个腌制... 🔖 Meta1:椰香排骨怎么更健康?教你椰子水腌肉与先蒸后烤做法,锁汁少油,满足感拉满。关键词:椰香...
原创 自... 标题:自己在家动手做牛奶雪糕,醇香浓郁,是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夏天的午后,奶...
秋季给孩子增强抵抗力,常吃这8...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温差变化大,孩子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这个时候,通过合理的饮食来...
“秋进补,冬不病”,这8种经常... 民间素有“秋进补,冬不病”的说法。秋季是一个适合调养身体、补充营养的季节,合理的饮食能为我们抵御即将...
秋季中老年人:再穷也要多吃这8... 秋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馈赠的季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这个季节合理饮食,补充充足的营养,是健康过...
原创 蒸... 大家好呀,我是小七!今天咱们来聊点让厨房新手瑟瑟发抖、老手也可能翻车的话题——蒸包子。你是不是也遇到...
原创 老... 在美食的世界里,每一道佳肴都是对味觉的极致追求。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位作家的厨房,探索如何制作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