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以前总觉得婆媳之间的矛盾,都是些多大的事儿呢,直到自己遇上才知道,有时候就跟炒菜放多少盐似的,丁点小事儿就能闹得心里不痛快。
我口味淡,打小家里做饭就讲究 “鲜”,盐放得少,菜的本味才能出来。可我婆婆不一样,她是北方人,又苦过日子,总说 “菜没盐就没魂儿”,每次炒菜那盐勺一撒,我看着都慌。最开始没在意,想着忍忍就过去了,结果第一次她炒个小青菜,放了足足两勺盐,我夹一筷子放嘴里,齁得我立马咳了出来,下意识就说了句 “妈,这菜也太咸了吧”。
你别说,就这一句话,婆婆脸当时就沉下来了,放下筷子说 “咸了?我吃着正好啊,你们年轻人就是口味太轻,没味儿的东西怎么吃”。我当时也有点委屈,心想我也没说别的啊,就是实话实说,结果俩人就这么僵着,那顿饭吃得死气沉沉的。
后来这种事儿就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候我主动做饭,特意少放盐,婆婆吃着就皱眉头,要么自己拿酱油往碗里倒,要么就说 “这菜跟没放盐似的,吃着没劲儿”;有时候她做饭,我实在受不了那咸味儿,只能扒一口饭咽一口菜,偷偷喝好多水,她看在眼里,又觉得我是嫌弃她做的饭。
有一回更过分,她炖了排骨汤,端上来我一尝,咸得发苦,我实在没忍住,说 “妈,这汤盐放多了,要不咱加点水再煮煮?” 结果她直接站起来说 “我辛辛苦苦炖俩小时,你还挑三拣四的,嫌不好吃你自己做啊”,说完就回房间了,我站在厨房,手里还拿着汤勺,心里又委屈又无奈。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跟我老公吐槽,说着说着还掉了眼泪,老公劝我 “我妈就是这习惯,她不是针对你”。后来我半夜起来喝水,看见厨房灯还亮着,凑过去一看,婆婆正坐在小凳子上,吃着我晚上炒的、没怎么放盐的青菜,一边吃一边还拿着水杯抿水。那一刻我心里突然就不是滋味儿了,其实她也在迁就我啊,只是我俩都没说出来。
第二天早上买菜,路过菜市场的咸菜摊,看见有老人在挑咸菜,我突然就想到,要不咱炒菜时分两份?反正也就多一道工序的事儿。中午炒土豆丝,我先盛出一半放旁边,剩下的那半再加点盐,端上桌的时候,我有点紧张地说 “妈,我想着你爱吃咸的,就分了两份,你吃这份,我吃那份淡的”。
婆婆愣了一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她那份,又夹了一口我那份,然后笑了,说 “你这孩子,还挺有心的,其实我也知道你吃不了咸的,之前是我脾气急了点”。我当时心里一下就松了,赶紧说 “妈,我也有不对,没早跟你好好说”。
从那以后,咱们家炒菜就没再因为盐的事儿闹过别扭。有时候我忘了分,婆婆还会提醒我 “今天炒豆角,你那份别放盐啊”;有时候她买了新鲜的海米,还会说 “这个海米本身就咸,你那份不用额外放盐了”。说实话,之前我总怕这样分着吃,婆婆会觉得我嫌弃她,结果人家根本没往心里去,还总说 “这样挺好,各吃各的舒服,不用互相迁就着难受”。
其实想想,婆媳之间哪儿有那么多解不开的疙瘩啊。之前我总纠结谁对谁错,总想着让对方按自己的习惯来,可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哪能说改就改。就像我婆婆爱吃咸,不是她故意的,是她年轻时候菜少,盐放多了才能下饭,吃了一辈子早就习惯了;我爱吃淡,也是从小家里的饮食习惯,俩人为这闹矛盾,多不值当。
有一回我闺蜜来家里吃饭,看见我们炒菜分两份,还笑说 “你们家这操作挺特别啊”。婆婆听见了,还跟我闺蜜说 “以前我跟她还因为放盐吵过架呢,现在这样多好,她体谅我爱吃咸,我也体谅她爱吃淡,一家人过日子,不就是互相让一步嘛”。我当时听着,心里暖暖的,觉得这话比啥大道理都实在。
现在咱们家做饭,有时候还会玩点小花样,比如炒个西红柿炒蛋,我那份放少盐,婆婆那份除了多放盐,还会加点她爱吃的干辣椒;炖鸡汤的时候,我那份清炖,她那份会加点咸萝卜干。其实也不是多麻烦的事儿,就是多花几分钟,可解决的却是之前让我俩都头疼的矛盾。
真的,我现在特别明白,婆媳相处哪儿需要什么高深的技巧啊,无非就是别太较真,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之前我总觉得婆婆不理解我,后来才发现,只要我先迈出一步,她也会跟着体谅我。就像炒菜分两份,看着是件小事,可背后藏的不就是互相迁就嘛。
你们家有没有这种事儿啊?就是看着不起眼,可解决了之后,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就不一样了。我现在再也不担心跟婆婆因为吃饭闹别扭了,有时候还会跟她一起研究 “分菜菜谱”,比如今天炒什么菜,怎么分能让俩人都吃得舒服。其实一家人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嘛,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互相体谅着,日子才能过得顺顺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