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白酒圈出了件有意思的事,不知道A股会不会有大的反应。市面上那些标着"10年陈酿""20年老酒"的产品,价格动辄上千,然后被口诛笔伐。
一,一分价钱一分货
但实际上,什么是泡沫,什么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股票、白酒都一个道理。
5年、10年、20年的基酒调制的白酒,当然味道不同,价格自然也有明显高低,这叫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同样的一瓶酒,比如普五,也就1000不到;但你不喝,家里放10年,这就不是1000不到了,可能就2000-3000了,但真好很多吗,实际未必,这种年份酒的泡沫,才是白酒最大泡沫。
这种事情股市里也很多,比如某个矿产公司,某年矿价突然暴涨50%,卖方说现在下游景气度很高啊,所以这个50%的增速能维持5年,5年后公司利润直接翻10倍还多,别看现在100倍PE很贵,利润翻上10倍,5年后不就只有10倍PE了?所以即便现在涨了10倍,我给远期5年后30倍PE不过分吧?所以还有3倍上涨空间。
但凡是了解过周期性行业的人,都知道,矿价他不会一直涨啊,某些年份涨了,某些年份他会跌下来的,所以没人会在矿业公司股价上放卫星,但套上一个高大上的新兴行业的外皮,大家似乎就完全忘记了周期。
二、消息面背后的博弈论
在股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清楚,股市里要把这些帽子、光环甩掉,唯一的办法就是看数据,以量化数据为标准才行。否则就会像小马过河的故事,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机构看待消息的角度和散户完全不同。好消息出现股价未必涨,坏消息出来股价未必跌。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某医药公司公布业绩预增50%,结果股价当天大跌7%。后来数据告诉我,机构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减仓了。
这张图很能说明问题。左侧股票震荡上行时,"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活跃;右侧股票虽然也在反弹,但机构参与度明显不足。就像鉴别年份酒不能只看包装,判断股票也不能只看K线。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三、大数据下的资金踪迹
今年4月到5月那波反弹,4000多只股票跑赢指数,但表现天差地别。金陵体育就是个典型例子——苏超联赛3月宣布、5月启动,但资金2月就开始布局了。等普通投资者注意到这个热点时,股价已经翻倍。
这三只股票的走势说明一个道理:机构动作永远比消息早半拍。就像年份酒市场,等消费者看到广告时,厂家早就把价格炒上去了。区别在于,白酒你喝不出真假,但股市里资金动向是有迹可循的。
说到底,无论是选酒还是选股,都不能只看表面标签。那个用了18年的量化系统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市场里最值钱的不是消息,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像现在看年份酒乱象,反而更清楚股市里那些概念炒作的本质——都是利用信息差玩的游戏罢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