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早茶的精髓,藏在“三春”——富春、冶春、共和春的烟火气里。一盘烫干丝,一碟蟹黄汤包,是扬州人“早上皮包水”的仪式感,更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意注脚。
烫干丝,是扬州早茶的“灵魂担当”。特制的大白干需经“月牙刀”横削成薄片,再切为细如发丝的干丝,粗细均匀如绣花针。干丝需用沸水反复烫三遍,去除豆腥,保留绵软弹牙的质感。最后浇上热酱油汁与麻油,撒姜丝、开洋提鲜,入口柔韧爽滑,豆香与鲜香交织,仿佛吞下了一整片江南的春水。这道看似简单的凉菜,实则藏着淮扬菜“食不厌精”的哲学——清代文人赞其“一碟干丝半日闲”,如今仍是扬州人唤醒味蕾的第一道仪式。
蟹黄汤包,则是早茶中的“白富美”。薄如蝉翼的面皮裹着金黄的蟹黄与浓稠的汤汁,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当吸管刺破面皮的瞬间,蟹肉的鲜甜与汤汁的醇厚在口中炸开,筋道的外皮与蟹肉碰撞,让人回味无穷。这道点心不仅考验面点师的技艺,更藏着扬州人对时令的敬畏——蟹黄需取自秋季的母蟹,熬油时需“潮起潮落”般收干水分,方能成就这一口至鲜。
在扬州三春的茶社里,烫干丝与蟹黄汤包是早茶的“标配”。富春的烫干丝配蟹黄肉包,冶春的蟹黄汤包配千层油糕,共和春的三丁包则以亲民价格俘获人心。无论坐在古色古香的富春,还是绿竹环绕的冶春,亦或是充满烟火气的共和春,一盘烫干丝、一碟蟹黄汤包,总能让人在慢饮细嚼中,感受扬州“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闲适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