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丨彪哥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说起毛家饭店,至今还没有一个湘菜品牌能巅峰时期的它相匹敌。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毛家饭店是独一档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湘菜的代表。
辉煌时期,在全国拥有超600家门店,名副其实的“湘菜王者”,让毛氏红烧肉、火焙鱼等一众湘菜菜品为全国所熟知,为推广湘菜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毛家饭店依然影响着湘菜的发展,从毛家体系中走出的一大批优秀的餐饮人,现在依然是湘菜市场的中坚力量。
然而,近年来,这个曾经的“湘菜王牌”却逐渐褪去光环,不仅门店数量锐减,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业内人士无不感叹:毛家饭店,实在太可惜了。
与时代冲突,
毛家饭店逐渐掉队
1987年创办的毛家饭店,依托“名人+地方菜”的独特模式,将红色文化与湘菜风味完美融合,满足了那个年代消费者对特色餐饮和文化体验的双重需求。
1992年,毛家饭店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开业,接待中外宾客,赢得交口称赞,后来又开到西安、南京、广州、重庆……毛家饭店加盟连锁的道路。
期间由于家族变故,毛家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2005年开始,将毛家饭店承包给江西加盟商陈萍经营。这之后的5年,毛家人几乎没有插手过管理。
到2009年,毛家人重掌运营权,留学归来的毛宇着手推进与改革,在长株潭加大直营店比例,毛家饭店进入短暂的中兴时代。
然而,随着消费主力迭代和餐饮市场升级,毛家饭店开始与时代格格不入。
首先,毛家饭店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定位,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90后、00后群体成长于多元环境中,对传统红色符号的情感连接逐渐弱化,更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体验。
年轻消费者愿意为一杯能拍照的奶茶坐高铁来打卡,也愿意为吃一顿网红餐饮排队数小时,却对毛家饭店一成不变的红色主题、缺乏互动感的用餐氛围提不起兴趣。
反观同样主打文化牌的湖南餐饮老字号火宫殿,不仅在门店内开辟“非遗市集区”,引入湘绣、糖画、湘剧脸谱绘制等手作体验,还推出 “数字火宫” 小程序,食客扫码即可通过AR技术与虚拟湘剧角色互动。
还打造 “火宫夜宴” 夜间文旅场景,将传统湘菜与古风演艺相结合,成功实现年轻化转型,成为全国各地年轻人到长沙后必晒的“打卡地标”。
相比之下,毛家饭店无论是在品牌营销,还是在产品创新上,都显得过于保守,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正如某餐饮人所说:他们仍在吃老本,没跟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
其次,毛家饭店的菜品跟不上潮流和变化,难以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翻开毛家饭店的菜单,还是以毛氏红烧肉、臭豆腐、东安鸡等一众传统湘菜为主,虽然经典,但缺乏创新。
如今消费者的餐饮需求中,健康化、场景化、颜值化已成为新趋势,毛家饭店固守传统的菜品结构难以满足变化的需求,不仅导致老顾客审美疲劳,也让新顾客难以产生尝试欲。
菜品的固化进一步加剧了其与市场的脱节,也让 “掉队”的态势愈发明显。
二代无心餐饮,
核心管理团队动荡
除了与新时代的冲突,毛家饭店在内部管理上也问题重重。
首先便是家族第二代对餐饮业务缺乏兴趣,未能肩负起发扬光大的重任。
毛命军痴迷音乐,无心经营,毛宇经历挫折,已经志不在此,都未能带领毛家饭店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一众职业经理人的离开,让毛家饭店的管理更加混乱,加盟管理的 "空壳化"成为压垮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家安徽的加盟商曾说,他两三年都没接到过总部的电话,毛家饭店总部没有给过任何管理和督导,加盟商的投诉也迅速增多。
在北京、广州等地,甚至出现了加盟商撤掉毛家饭店招牌,改挂“毛家湾”的情况。
总部对加盟店疏于管理,导致各地门店的服务和菜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品牌形象。
加之近年来餐饮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压力,毛家饭店未能通过供应链优化或数字化运营来实现降本增效,陷入盈利困境。
从湘菜王者到逐渐没落,毛家饭店的境遇让一众餐饮人为之惋惜。
毛家饭店的盛极而衰,一方面是品牌陷入老化危机,与时代冲突,对新老客户都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内部管理混乱,对加盟店疏于管理,品牌形象受损。
要想重新擦亮毛家饭店这块招牌,或许最好的状态就是家族人员作为股东存在,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来运营操盘,从家族式的企业,过度到稳定的经理式企业。
我们期待,毛家饭店能重拾初心,在坚守传统风味的同时勇于革新,以过硬品质与科学管理重塑品牌,让这张承载着时代记忆的湘菜名片重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