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双孢蘑菇,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白蘑菇”或者“口蘑”,那就很熟悉了。
圆滚滚、白胖胖的口蘑,无论做汤还是烤制都鲜甜美味,更重要的是,它的营养也十分突出,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具体分析。
源起“关口”的口蘑,
锌、硒竟然是菇中第一
双孢蘑菇也叫白蘑菇、洋蘑菇,大家更习惯称它为“口蘑”,这个名字颇具历史渊源。
口蘑的主要产地在内蒙古锡盟的东乌旗、西乌旗和阿巴嘎旗、呼伦贝尔市、通辽等草原地区。在古代,张家口是蒙古草原物资进出中原内地的重要“关口”。内蒙古的这种蘑菇以前都是需要通过河北张家口输往内地,张家口是内蒙古货物的集散地,这种蘑菇通常运到张家口市加工,再销往内地,所以久而久之,“口蘑”成了高品质蘑菇的代名词。[1]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口蘑其实特指香杏丽蘑和蒙古白丽蘑这两种珍稀品种。它们产量极低、价格高昂,在市场上已经越来越罕见。近年来,由于双孢蘑菇价格亲民且供应充足,很多商家便用它来替代真正的口蘑进行销售,导致现在市面上标注“口蘑”的产品,大多都是双孢蘑菇。
图:双孢蘑菇
1
膳食纤维丰富
在菌类食材中,口蘑属于热量较低的水平,每 100 克新鲜口蘑的脂肪含量低至 0.1 克,热量只有 26 千卡,这热量和减肥餐常客西蓝花类似。并且,每百克口蘑还含有 1.5 克不溶性膳食纤维,是大白菜的 1.6 倍,有助于增强饱腹感,控制食欲。对于需要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人群来说,口蘑算得上是理想食材。[2]
其他营养上,口蘑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锌、硒和钾。
2
菇中补锌第一名
每 100 克新鲜口蘑的锌含量高达 6.6 毫克,[2]这在常见新鲜菌菇中几乎是第一名!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男性每日对锌的推荐摄入量为 12 毫克,女性为 8.5 毫克。[3]这意味着,吃 100 克新鲜口蘑(约 5 个),几乎就能满足一般成年女性全天锌需求量的 78%,也可满足男性全天锌需求量的近一半。
图:1 个约 20 克
锌对维持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皮肤健康和味觉功能都至关重要,而口蘑无疑是植物界中补充锌元素的“超级明星”。
常见新鲜菌菇的锌含量[2]
菌菇名称
锌含量 mg/100g
双孢蘑菇
6.6
榛蘑(水发)
1.99
美味牛肝菌
0.98
香菇
0.66
平菇
0.61
草菇
0.6
黑木耳(水发)
0.53
鸡枞菌
0.46
金针菇
0.39
杏鲍菇
0.39
2
补硒“小能手”
口蘑是硒的良好食物来源,每 100 克新鲜口蘑的硒含量为 6.99 微克,[2]几乎是常见菌菇中的第一名。
硒属于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内多种抗氧化酶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甲状腺功能和增强免疫力非常有益。
常见新鲜菌菇的硒含量[2]
菌菇名称
硒含量 微克/100克
双孢蘑菇
6.99
香菇
2.58
杏鲍菇
1.8
平菇
1.07
榛蘑(水发)
0.78
黑木耳(水发)
0.46
黄蘑(水发)
0.29
金针菇
0.28
美味牛肝菌
0.25
鸡枞菌
0.14
草菇
0.02
3
补钾“潜力股”
每 100 克新鲜口蘑的钾含量为 307 毫克,这个数值超过了以高钾著称的香蕉(256 毫克/100 克)。[2]
钾在维持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正常功能方面都很重要。充足的钾摄入有助于对抗钠的升压效应,这对需要控血压的人群很友好。
不仅如此,口蘑还富含一种“长寿”抗氧化剂,它就是麦角硫因,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食用菌是能天然合成麦角硫因且麦角硫因含量较高的食物。有数据显示,双孢蘑菇的麦角硫因含量为 0.08~1.21mg/g,比大多猴头菇、红平菇、真姬菇、羊肚菌、草菇、部分牛肝菌、灵芝等都高。[4]
晒过太阳的口蘑
居然多了这种营养
我们都知道,晒太阳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 D,神奇的是:蘑菇也能!
这是因为,蘑菇细胞壁中富含一种叫做麦角甾醇的物质,它在化学结构上与人体皮肤中的 7-脱氢胆固醇非常相似,都是维生素 D 的前体。
未经处理的口蘑,其维生素 D 含量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当它接受阳光或人工紫外线(特别是 UV-B 波段)照射时,麦角甾醇会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其分子结构发生转化,生成维生素 D₂(麦角钙化醇)。并且,这个转化过程的效率还很高。有研究对新鲜口蘑切片进行 UV-B 照射,结果显示:[5]
未经照射的样品,维生素 D₂ 含量为 0。
照射 10 分钟后,维生素 D₂ 含量飙升至 14.40 微克/100 克(干重)。
照射 30 分钟后,含量更是达到了 23.35 微克/100 克(干重)。
另外,2011 年一项发表在《农业与食品化学》上的研究,比较了暴露在阳光下照射(照射时间为 2.5 小时,时间为中午)的双孢蘑菇成分变化与商业紫外线(UV)光处理后发生的变化。结果显示:UV-B 处理和日光照射双孢蘑菇的含水量分别为 92.7% 和 92.0%,一份 84 克(5 个中等大小的平菇)双孢蘑菇将提供 25 微克(UVB 处理)和 23 微克(日光照射)的维生素 D。[6]
这是什么概念?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一般成年人每日推荐的维生素 D 摄入量为 10 微克。[3]这意味着,吃 2~3 个经过日光照射 2.5 小时的双孢蘑菇就能基本满足每天的维生素 D 需求了。
另外,有研究发现:处理后的蘑菇维生素 D2 在 4℃ 和室温下储存 8 天期间稳定性保持不变,表明维生素 D2 没有降解。[7]
维生素 D 对于促进钙吸收、维持骨骼健康、参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而天然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深海鱼、动物肝脏等,对于素食者或饮食结构单一的人群来说,通过紫外线照射的双孢蘑菇来补充维生素 D,是个值得推荐的途径。大家把双孢蘑菇买回家后,可以放在太阳下晒晒太阳。
要想口蘑“鲜”,推荐这样做
口蘑最诱人的就是它的鲜甜风味,但要想解锁口蘑的极致鲜味,不仅要挑好,还得选对烹调方式。
1
如何挑选好口蘑?
首先挑选菌盖圆润、厚实、边缘向内卷曲的口蘑。菌柄短而粗壮,整体呈洁白色或淡乳白色。其次,手感紧实有弹性,不发黏。
口蘑变色发黄是很正常的现象,口蘑采摘后呼吸作用增强,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失水后相关氧化酶活性增加,会导致口蘑表面出现褐色斑点,不影响食用和风味。[8]0~4℃ 是口蘑的最佳贮藏温度,[9]买来后要及时放冰箱冷藏。
2
口蘑怎么做最好吃?
口蘑的鲜味,源自多种呈味物质的协同作用。最主要的是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中尤其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能直接刺激味蕾产生鲜味感,是影响蘑菇鲜味特征的类味精成分;呈味核苷酸主要是 5'-鸟苷酸(5'-GMP)和 5'-肌苷酸(5'-IMP),都属于鲜味核苷酸,5'-GMP 赋予食物一种鲜美的肉香,被视为比味精更强的味道增强剂,更神奇的是能与谷氨酸等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使鲜味更强。[10]
水煮、清蒸、爆炒、烧烤……口蘑似乎怎么做都好吃,但要论最能激发其风味潜力的烹饪方式,烤制当属第一。
福建农林大学的一项研究系统比较了蒸、煮、烤三种方式对双孢蘑菇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煮口蘑的甜味最为突出,烤制口蘑在鲜味上表现最佳。[10]
与其他烹饪方式相比,烤制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的流失,并显著提升呈味核苷酸(特别是5'-GMP)的含量。不仅浓缩了风味,还引发了复杂的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口蘑中的氨基酸和糖类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生成了大量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烤制后的口蘑香气成分最为丰富,检测出包括苯甲醇(花香)、异戊醛(麦芽香)、1-辛烯-3-酮(蘑菇香)等多种关键香气化合物。这些香气与鲜美的滋味融合,创造出口蘑那难以抗拒的复合风味。
所以,想要吃最“鲜”的口蘑,建议采用烤的方式。做法很简单,口蘑洗干净后,掰掉中间的杆,凹槽朝上放入空气炸锅,180℃ 烤 10 分钟,直到蘑菇变软,汁水渗出。也可以进行 DIY 创意,在中间的凹槽里放入鸡蛋液、虾滑、蒜蓉等。
图:空气炸锅烤口蘑(社交平台截图)
图1:烤口蘑 、图2:口蘑虾滑(社交平台截图)、图3:口蘑蒸蛋(社交平台截图)、图4:蒜蓉烤口蘑(社交平台截图)
如果你就是偏爱口蘑煮汤,建议在煮制过程中添加少量盐,有利于食用菌风味物质的释放,能让口蘑汤味道更鲜。[11]
值得关注的是:口蘑能增强咸味感知,助力减盐。2024 年发表在《中国食品学报》上的研究发现,口蘑特别是干制或烤制后的口蘑,其浓郁的香气能够诱导并增强人对咸味的感知。[12]这意味着,烹调菜肴时放几个口蘑,可以在减少盐用量的情况下,依然获得令人满意的咸鲜口感。这对于需要控制钠摄入的人群来说是个值得推荐的方法。
总结:
白白胖胖的口蘑,具有独特的鲜味,深受人们喜爱。低脂低热量,多吃不怕胖,同时还是补硒、补锌的高手,钾含量也不错,晒晒太阳还能补维生素 D。做法简单,自己烤自己就鲜透了,用来煮汤也是天然味精。这么好的食材,一定要吃哦!
转自:科普中国
来源:江苏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