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粉丝超千万的知名美食博主“特别乌啦啦”悄然抵达豫西小城洛宁。镜头前,他大快朵颐地品尝着当地蒸肉、酸牛肉、糊卜和扯面,连连称赞的味道让网友们瞬间沸腾。
评论区立刻变成了“晒妈”现场,大家纷纷分享各自的“妈妈菜”。而“洛宁扯面”也因此冲上热搜第三。但这波美食热潮的背后,洛宁这座小城隐藏的千年文化密码,更值得被深入探寻。
【吃货朝圣】
乌啦啦同款美食地图
跟着乌啦啦吃遍洛宁,这份打卡清单请收好!
🌟 必吃TOP1:洛宁蒸肉
乌啦啦视频里香到哭的蒸肉,可是实打实的非遗美食!2009年就列入县级非遗,2010年成为市级非遗。五花肉+大葱+粉条+面酱的神仙组合,上笼蒸到入口即化,粉条吸饱肉汁后甚至比肉还香!
📍打卡点:憨憨刘蒸肉面叶、毕丽蒸肉
🐮 必吃TOP2:颠覆认知的酸牛肉
选用本地散养的“跑山牛”,肉质紧实不柴,炖到烂而不化,入口酸辣鲜香三重暴击!一口下去直接刷新你对牛肉的认知!
📍打卡点:中原白记食府、白记烩面老店
🍜 必吃TOP3:司马光都爱的糊卜
比烩饼更劲道,比面条更入味!传说宋代司马光在洛宁独居时就好这一口,油旺味美价廉,是碳水爱好者的天堂!
📍打卡点:老字号丁记糊卜、涛涛糊卜
🍝 必吃TOP4:冲上热搜的扯面
乌啦啦视频一发,#洛宁扯面#直接冲上热搜第三!手工扯面筋道爽滑,粗细恰到好处,吸满汤汁一口入魂!
📍打卡点:耀成扯面、老张扯面、老闪家扯面烩面
🍝 必吃TOP5:上戈苹果
上戈苹果,来自洛阳洛宁上戈镇的甜蜜暴击!这里海拔 700-1200 米,昼夜温差 15℃,造就了苹果的脆甜多汁,咬一口咔嚓作响,总糖量 16.4% 甜到心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红得透亮,果型端正,还获得过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国际农交会金奖等 54 项大奖!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清乾隆年间就被县志点名夸赞,现在还能去众森灵栖谷体验苹果主题乐园,吃 “爬山牛” 苹果宴!每一颗都是大自然的糖分炸弹,甜到手机都想拍照发朋友圈,连果渣都能嚼出蜂蜜香,冷藏后直接当 “苹果冰淇淋” 吃,甜到连蜜蜂都想当 “代言人”!
【穿越时空】
邂逅华夏文明“初代顶流”
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
作为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神灵寨以花岗岩地貌著称,主峰海拔1859米,登顶可俯瞰豫西群山。景区内分布着形态各异的象形石,如“玉女石”、“将军石”等地质奇观。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红叶覆盖率超过80%,形成长达12公里的红叶长廊。这里融地质奇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兼具北方山水之雄浑和南方山水之秀美,是河南省十大生态旅游基地之一。
西子湖景区
西子湖景区依托故县水库形成,水域面积达35平方公里。湖岸线曲折蜿蜒,乘船游览时可观察到白鹭、苍鹭等17种水鸟栖息。环湖步道设置多处观景平台,日出时湖面雾气升腾的景象最具观赏性。
程家大院
程家大院为清代晋商建筑群,现存12座院落占地8600平方米。砖雕门楼运用透雕技法刻画“渔樵耕读”图案,后院仓窑保留着完整的粮食储存系统。建筑群中轴线与当地磁偏角精准对应,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连宝河大峡谷
被誉为“地下张家界”的连宝河大峡谷位于洛宁县上戈镇南丈村,是国内罕见的地下大峡谷。全长8000米的峡谷分为金鸡峡、金锅峡、红石峡、黑石峡4段,目前仅对外开放金鸡峡和金锅峡。峡谷顶部是大片的黄土梯田,种植有10万亩优质上戈高山苹果。峡谷两侧嶂巖嶙峋,峡谷底部碧水奔流,瀑布跌宕,幽潭洄旋,风光无限。
河图洛书的传说
河图洛书传说,河南省洛阳市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河图洛书传说,产生于河洛地区,河是黄河,洛是洛河,“河图”和“洛书”为两幅方形图案,由黑点和白点组成。相传伏羲氏时期,黄河里浮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氏依照“河图”画出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河里浮出一只神龟,背负“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了阐释,就是后来《尚书》中的《洪范》篇。
位于长水镇的“洛出书处”碑,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证。饮誉中外的河洛文化标志“河图洛书”的洛书之源“洛出书处”,现存清代重刻石碑高2.1米,碑亭采用六柱歇山顶结构。周边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陶片,印证了该区域早期文明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的祭典活动延续着千年文脉。
人文荟萃:名人辈出
字圣仓颉:开创文明的造字始祖
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一传说生动描绘了文字诞生时惊天动地的景象。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为改变结绳记事的落后方式,"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在洛宁县境内,至今保留着仓颉造字台遗址,这一重要文化遗迹见证了文字始祖在此地的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当地民众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缅怀这位为中华文明奠定基石的伟大先贤。文字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更为后世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
大禹:治水定九州的华夏伟人
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在《尚书·禹贡》中有详细记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在洛宁县境内的龙头山(又名坛山、叙畴坪),相传就是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为九州"的重要场所。
大禹在此地"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体系。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敬民、养民、教民、护民"的治国理念,至今仍为后世所传颂。龙头山现存的多处禹王庙遗迹和历代碑刻,都见证着人们对这位治水英雄的永恒纪念。
洛神宓妃:惊艳千年的文艺女神
洛神宓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魅力的女神形象之一。早在《楚辞·天问》中就有"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的记载。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更以"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绝妙笔触,将宓妃的美貌与风姿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洛宁地区的民间信仰中,宓妃不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是掌管洛水、护佑一方的水神。现存的洛神庙香火鼎盛,每年春秋两季都有隆重的祭祀活动。庙内保存的明代壁画《洛神出巡图》,生动再现了这位女神在洛水流域巡游护民的庄严场景。
程颢程颐:奠基理学的思想巨擘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虽生于湖北,但其学术活动与洛阳地区密切相关。二程在洛阳一带聚徒讲学,创立洛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宋史·道学传》称:"二程得孟子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
二程提出的"天理"概念、"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以及"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功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学术思想通过弟子杨时、游酢等人南传,最终由朱熹集大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官方哲学。在洛宁地区,至今保留着二程讲学处的遗址,见证着这段辉煌的学术历史。
这片神奇的土地,因这些伟大人物的足迹而更加璀璨。从造字始祖到治水英雄,从文艺女神到思想巨匠,洛宁的人文底蕴如洛水般源远流长,滋养着中华文明的根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洛阳网、@特别乌啦啦
关于洛宁你还有什么好的推荐?
记得打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