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山东人都爱卷煎饼啃大葱?滨州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滨州在山东属于画风突变型的,连吃早饭都跟兄弟的城市不在一个频道。
为啥这样说?
当济南人捧着甜沫配油条,淄博人守着烧饼赶早市的时候,滨州人的早餐桌上,却放着一大堆热气腾腾的包子。
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包子,就连全世界做包子最好的大师,都要佩服滨州特色的水馅包。
更让外地人难以相信的是,这只是滨州人的家常用餐。
所以山东之大,大到了人们无法想象,这一次,滨州就用包子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滨州的第一怪就是,早饭不吃煎饼,却只愿意吃包子。包子铺的密度甚至比路灯还要密,清晨的炊烟里飘的都是包子香味。
滨州最著名的就是水馅包,特点是薄皮透亮,馅料里面鲜汤极多,咬一口都能感受到汁水四溢。
滨州有大量包子老字号,清晨大家伙都会排队购买,再配上一碗小米粥,干湿搭配,胃不遭罪,这就是滨州人的认知。
所以在滨州,煎饼的处境非常尴尬。外地人想在滨州吃一顿煎饼,人家很可能会把他指向包子铺。
滨州包子做的好,还是因为在鲁北平原上小麦丰饶,做出的包子特别好吃。再加上靠近河北天津这些地方,本来就深受面食为王的影响,包子自然也成为了滨州的主食。
滨州的第二怪就是口音特别杂,可不要以为山东人都是一口山东腔,滨州的口音和山东其他地方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说邹平和博兴,有一点淄博和济南那样的味道,喝水被他们叫做从“哈水”。
再比如滨城和惠民,受到河北和天津的影响比较大,儿化音使用特别频繁。
再比如无棣和沾化,因为这里靠着海,方言里就带着一股海蛎子的味道,而且有些地方词汇和东营方言差不多,很多人都会说“知不道”,而不会说不知道。
阳信和惠民一些局部地方很容易会听到德州或者济南东部的一些口音,让你分不清楚哪里才是真正的本地人。
这主要是因为滨州刚好在山东的北大门,西边是德州济南,北边是河北沧州海兴,东边是东营,好多地方的方言就在滨州碰撞交融,于是就形成了这种一县一调,甚至一镇一音的奇特景象。
滨州第三怪就是盐碱地,外地人觉得盐碱地很不好,但在滨州这里可是宝贝。
沾化的冬枣大家知道吧,这就是生长于轻度盐碱地。要是没有盐碱地,还真出不来这么好的甜脆口口感以及极高的糖分,所以人家的冬枣在全国都是出名的。
在盐碱地里面还可以养殖盐田虾,这种虾肉质特别紧实,并带有天然的咸香。盐碱地又会吸引大量喜欢耐盐食物的山羊,它们肉质鲜美,一点膻味都没有,可以说,滨州人把短板变成了特色招牌。
以传统眼光上来说,滨州没有什么太好的自然风光,也没有啥好资源,但它却像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学霸,充分挖掘每一点资源,也就有了现在的滨州。
他们正在用包子对抗煎饼霸权,用盐碱地产出来的冬枣和虾,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美学。
他们也向全中国表示,山东可不光都是一个样子的,因为滨州就在这里,这是最有力的反驳。